【錯誤】網傳「彭博社報導,實驗室培養肉會致癌,台灣早在2019年就引進」?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3/7版】 網路傳言引用彭博社報導,指稱實驗室培育的許多肉品都是致癌的,而且稱台灣早在2019年就引進,經查證如下:
【部分錯誤】網傳圖片「美國俄亥俄州因化學物質污染水源,大量魚類死亡」?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3/6版】 美國一列載有化學物質的火車2月4日在俄亥俄州東巴勒斯坦鎮翻覆,列車上的有毒化學品外溢。社群平台臉書2月15日流傳一段文章,內容引用三張圖片「魚群死亡」、「黑色煙霧」、「民眾受訪」稱是火車事故造成的影響。查核中心查證結果如下:
【事實釐清】網傳文章「被強酸強鹼噴到或淋到時要如何處理?正確的處理方式找出現場可以擦拭的棉布,立即擦拭再去沖水5-10分鐘」?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3/3版】 一、此文章是來自台灣石油工會第一分會2013年11月1日發行的第238期會刊。第一分會指出,其中提到的強鹼強酸處理方法,是基於工廠人員經驗以及工廠條件,提供給工廠人員參考的急救方法。
【部分錯誤】網傳影片「你喝的是果汁還是石油!香精+色素+起雲劑+塑化劑+水 全是石油!每喝一杯就傷肝和腎」?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3/1版】 一、專家指出,網傳影片是將天然榨果汁與「水果風味」飲料放在一起做色素實驗。影片中利用脫脂線製成的吸色素棉片,吸附水果風味飲料中的食用媒焦油色素。 二、專家指出,部分加工果汁飲料確實會添加合法食用色素、香料,起雲劑,但塑化劑不是合法的添加物,不能添加於食品。
【部分錯誤】網傳影片「來看看草莓的成長過程,看過後你還敢去現採草莓吃嗎」?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2/22版】 2月為草莓季,社群近期流傳一段草莓農的自述影片,指稱草莓用藥,提到草莓農會使用藥物催熟草莓,傳言影片瘋傳,查核中心採訪專家,草莓農解釋草莓用藥情形,並提供近期用藥檢測: 一、專家、草莓農協助檢視影片指出,影片拍攝地應非台灣,影片所張貼的農藥產品也並非台灣允許使用的農藥產品。
【部分錯誤】網傳影片「千萬不要被牠們舔...只是被狗舔了一下,竟然要鋸掉四肢...由於貓唾液的未知危險,每週至少有一人因此喪命」?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2/21版】 一、網傳影片提到的案例,為極端個案。專家指出,網傳影片用極端個案來推論為「光被貓狗舔就會致病」是過度渲染,「每週至少一人因貓的唾液而喪命」也沒有根據。
【錯誤】網傳「俄烏開戰一年,以色列世界著名的情報機構摩薩德披露雙方軍事損失數據...北約軍官、教官、特工等死亡共234人(美國 、英國);北約士兵死亡2,458人(波蘭、德國、立陶宛。。。等國)」?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2/20版】 烏俄戰爭自2022年2月24日開打,戰事至今持續。社群平台與通訊軟體2月間流傳「俄烏開戰一年,以色列世界著名的情報機構摩薩德披露雙方軍事損失數據...北約死亡近3千人」等內容。查證結果如下:
【錯誤】網傳「高鐵秘辛,對號座位底下有感知器,如果有人買自由座卻坐對號座,感知器會通知中控平台,違規者會被罰票價的5到9倍」?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2/19版】 一、專家與高鐵公司表示,高鐵乘客椅並沒有感知器,列車長使用手持的查驗票系統,巡視車廂時快速驗票,不是以椅子感應來查票。 二、民眾持高鐵自由座票坐對號座,若查到會被請補差額,視情況收取違約金。網傳影片宣稱「會被罰票價的5到9倍」並非事實,列車長也不會因查票而拿到2000元獎金。
【錯誤】網傳「口罩害人、害小孩,醫師現在才承認」?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2/14版】 2月初社群平台和通訊軟體流傳一則訊息,引述兩則新聞報導,卻自行解讀宣稱戴口罩會讓小孩增加鼻竇炎風險,也會影響小孩臉部肌肉和齒列發育。查證結果如下:
【錯誤】網傳「糖尿病患者福音。研究發現糖尿病患做抬腳跟運動比目魚肌,餐後血糖下降52%,不需要其他努力或吃藥」?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2/13版】 近期社群平台和通訊軟體廣泛流傳一則「糖尿病患者福音」傳言,宣稱有研究發現,執行「坐在椅子上雙腿腳跟抬高」運動比目魚肌的運動,就能降低飯後血糖5成,也不用其他藥物、運動或飲食控制。查證結果如下:
【錯誤】網傳兩段影像「土耳其地震.....樓塌的時候,旁邊的車甚至連搖晃都沒有,地震還是爆破?還是人為造成的地震?」?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2/9版】 土耳其東南部與敘利亞交接處2023年2月6日連續發生兩起規模7以上的地震,根據《BBC》媒體報導,截至目前共超過9,000名罹難者。而社群媒體從2023年2月7日出現多段建築物坍塌影片。其中一段顯示為大型建築物爆炸畫面,另一段顯示為車水馬龍的道路旁一棟灰色建築物坍塌情形。查核中心查證兩影片來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