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假新聞與事實查核工作坊」台北場 No. 4/胡元輝X洪國鈞X李又如X卓冠齊|2020年總統大選的事實查核(上)

劉雨婷|特約記者採訪報導

2020 年 1 月 11 日,我國迎來第七次總統選舉投票,讓三位候選人自 2019 年以來,無不卯足全力宣傳造勢,不僅導致社會上各式政治性謠言滿天飛,為了降低對手勝算、讓自己上位,政治人物也可能會滿嘴謊言,爭取選票。

對此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胡元輝引述了美國學者 Lucas Graves 的研究,認為事實查核有以下三種功用:阻礙政治人物說謊、讓閱讀者不再抱持錯誤信念、以及改變記者報導新聞的方式(欲了解更完整的內容,請參考:〈胡元輝|即時事實查核挺進2020總統選舉〉),說明越是在這種時刻,越是凸顯了事實查核的重要。

由優質新聞發展協會、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與卓越新聞獎基金會一同舉辦的「2020 事實查核與調查報導工作坊」,便邀請在這次 2020 總統大選中,執行事實查核計畫、並撰寫相關報導的四家媒體組織現身說法,向在場民眾分享政治類查核的困難與挑戰。

沃草:挑戰線上即時事實查核

「沃草想做具有即時性、又能吸引讀者的事實查核。」

2013 年成立、致力於降低公眾參與政治門檻的公民組織沃草(Watchout),本業其實並非事實查核,卻自 2018 年九合一選舉開始,挑戰製作台北新北高雄三市市長選舉辯論會的線上即時查核,更在 2020 年總統大選時更進一步,已可派員在現場問答環節時,即時提出查核結果來質問候選人。

說起開始一切的動機,沃草總編輯洪國鈞坦言,其實是美國媒體在 2016 年所做的即時事實查核(real-time / live fact-checking)報導,燃起團隊的興趣與挑戰欲,加上恰巧閱讀到麻省理工大學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2018 年發表、針對推特(Twitter)的研究,得知政治類謠言是所有不實訊息中,傳得最快、最深、最廣的,種種因素皆讓沃草毅然決然,開始線上即時查核的忙碌旅程。

蘋果將報導設計成數位互動專題,結合地圖功能呈現追蹤路線,讓閱聽眾更了解情況。圖:GPS 解密回收黑幕專題截圖

研究顯示真實訊息無論在傳布時間、傳遞深度、以及觸及用戶數上,都遠遠不及不實訊息的傳播速度。圖:洪國鈞提供

「因為追不到,所以要在一開始就將假訊息的火苗給捏熄。」

洪國鈞接著向聽眾說明其查核的流程。在沃草 Facebook 同步直播辯論會影片上,一旦遇到恐有謬誤的發言,團隊便會打出警告燈號來提醒觀眾,並在影片下方列出質疑的問題,之後再將查證結果顯示在影片上,達到即時向觀眾澄清的目的,甚至也有媒體在辯論會結束後,直接引用沃草的查證結果來做報導。他表示,能做到線上同步即時查核,一切歸功於團隊會做「考前猜題」,將所有可能提及的相關資料事先查找好,並仿效候選人的幕僚來沙盤推演,才得以將查證的時間縮短。

在 2020 年總統大選時,沃草也做出突破。團隊除了與台灣青年民主協會與華視合作,做到即時查證 2020 總統大選候選人青年論壇第二場總統大選政見發表會,讓他們得以在現場即時追問、分析查核結果,也在第三場總統大選政見發表會的查核過程中,加入語意分析,試圖解決之前查核時遇到的難題:發言盡是在說些展望,缺乏可被事實查核的部分。「我們不能總找『是誰在說謊』,因為如果有人都不正面回答問題,那他當然不會說謊啊。」團隊在會後,將分析結果製成圖表,將資訊公開在網站上,供讀者釐清究竟是誰在閃躲問題。(欲了解更完整的內容,請參考沃草線上專題:〈沃草 2020總統大選即時LIVE事實查核及語意分析〉

除了條列錯誤發言以外,沃草這次新增了語意與逐字分析,讓讀者能清楚瞭解三位候選人的錯誤與閃躲比例。圖:〈沃草 2020總統大選即時LIVE事實查核及語意分析〉網頁截圖(CC BY-NC-SA 4.0)

READr:開創跨媒體與群眾協力的查核計畫

「除了記者以外,我們也搭建平台,讓公民和其他 12 家媒體或研究單位,一起協作執行計畫。」

前身為《鏡周刊》程式設計中心團隊數位報導計畫的專題報導平台 READr,在 2019 年總統大選期間時,提出了一項大型企劃──2020 總統候選人事實查核計畫,透過跨媒體與群眾協力合作,查核三位候選人在選舉期間的所有公開言論屬實與否,並將所有查證收錄進資料庫。這項創舉也讓 READr 以此計畫,入圍 2020 年亞洲卓越新聞獎(SOPA Award)的最高殊榮獎項「公共服務新聞大獎」(SOPA Award for Public Service Journalism)。

READr 記者李又如表示,當初便是看到沃草的查核選舉辯論會,讓團隊興起檢視各位候選人平日言論、建置總統候選人政見資料庫的念頭,但因內部人手並不足以應付如此巨量的資料,一向秉持「開源協作」精神的他們便決定,邀請各方人士一起協作此計畫,共享資料集、並以此來製作報導。

她向聽眾解釋,整個計畫共分為四步驟進行。首先第一步,公視新聞部會提供候選人每日公開發言影片檔,並將檔案拆分成 20 秒內的短片,上傳到雲端。第二步,團隊在網站上發布回傳逐字稿的 Google 表單,請網民聽打短片,再將結果匯入到後台用 Google Sheet 串接而成的資料庫。第三步,團隊請經過訓練的標註志工們,根據逐字稿,標出疑有錯誤的部分。第四步,團隊再請各家媒體認領欲查核的素材,再將查證結果回傳至資料庫。整個大型查核計畫就這樣,一點一滴,在大家協作之下累積完成。

仰賴眾人的幫忙,READr將事實查核計畫建製成資料庫,開放大眾在網站上自由點閱了解。圖:〈2020 總統候選人事實查核計畫〉網頁截圖(Fair Use)

此計畫不僅開創台灣媒體與公民彼此協作的先例,李又如也分析,這次之所以能順利動員的關鍵,在於大家都認為此舉對自己有好處。對網民而言,僅需花費自己短暫的時間與媒體協作,即可「鍵盤救國」,更可讓他們親自檢視真實政策;對媒體而言,互相合作可解決人力不足的問題,並得到資料庫的授權,製作更深入的報導。

以結果論來看,在 2019 年 8 月 6 日到 2020 年 1 月 1 日這段期間,此計畫至少有 1432 位網民自願參與,共累積 48 小時逐字稿、3222 段候選人談話,其中完成 271 則查核、發現 44 則錯誤訊息、59 則片面事實,並被應用在 12 篇媒體深度報導中,可說成效卓越。但李又如也半開玩笑地說,由於素材一樣,導致各媒體在製作報導時,常發生撞題的狀況,或許是此次合作的少數問題之一。(欲了解更完整的內容,請參考READr線上整理:〈【製作人筆記】2020 總統大選專題與開放資料〉

然而,也就是在製作報導時,讓本想檢視候選人承諾的政策是否有落實的她,發現此路並不通,因為候選人所謂的「政策」,大多是在沒有詳細了解的情況下,隨便承諾的空頭支票而已。這點讓她深感不滿:「或許有人會說:『這就是政治』,但為什麼我們要容忍這樣的行為呢?我覺得,政治人物不憑事實說話這點,是很嚴重的事情。」李又如認為,事實查核這項行為,可讓人們越來越在乎事實、真相,一旦大眾皆有這樣的觀念,「總是有機會能改變目前的文化風氣的。」

沃草總編輯洪國鈞與 READr 記者李又如分享 2020 總統大選的事實查核。圖:優質新聞發展協會提供

 

 

原文刊載於:2020 年 10 月 06 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資訊真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