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何蕙安/報導

2021亞洲事實查核專業論壇 」昨(16)日登場,專研亞洲事實查核運動的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副教授鍛治本正人(Masato Kajimoto)坦言,「事實查核難以改變人們的政治行為」,他認為事實查核工作的真正價值在於「傳播查核工具與策略」,幫助全民學習辨識不實訊息的技能,進而停止謠言的有機傳播。

...

2021年,查核中心不畏疫情,擬將「2021亞洲事實查核專業論壇」轉為線上舉辦,期望讓事實查核的交流工作能持續加溫。針對2021年的亞洲情勢,查核中心以【疫情、政治與事實查核】為主題,規劃三場線上論壇。其中,有一場【華文圈的事實查核】主題,難能可貴地邀請香港與中國的事實查核組織工作者共同交流。

...

在人手一支智慧手機的現代社會,不論老少都面對資訊量爆炸的新形態生活,但多的資訊並不等於好的資訊,更可怕的是不實資訊的陷阱,正日日侵蝕著民眾的知識判斷與信任度。

11 月,桃園市政府資訊科技局與優質新聞發展協會合作,將連續每周六下午舉辦四場的資訊素養工作坊,分別在桃園區、中壢區社區裡進行,邀請了事實查核第一線上的查核記者擔任講師。

不管您是學生、新聞工作者、公民記者或僅是對事實查核有興趣的民眾,都歡迎您來報名參加聽講,看看您能分辨多少網路謠言。...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主辦的《2021深度事實查核培訓營》,於2021年9月16日和17日連續兩天登場。該培訓營過去兩屆都在台灣舉辦實體會議,今年第三屆則因疫情改為線上,由國際事實查核專家歐文(Eoghan Sweeney)從柏林連線教學,傳授事實查核和調查報導的技巧和方法學。

圖1:《2021深度事實查核培訓營》於2021年學員大合照

從2019年開始舉辦的培訓營課程,在台灣主要邀請傳播學者、專業媒體工作者和事實查核工作者,...

記者陳璽安/報導

從「新冠疫苗有什麼副作用」,到「聞寵物體味能不能抗癌症」,科學的範疇之廣,使科學成為不實訊息的常見的素材來源。究竟科學的不實訊息如何產生?身為非科學背景的公民,我們該如何判讀科學新聞的真假?又該如何因應面對鋪天蓋地的科學不實訊息呢?

「2021調查報導與事實查核工作坊」昨日(8月5日)登場的「科學與事實查核」講題,中正大學通識中心教授黃俊儒以及台灣科技媒體中心博士後研究員陳璽尹,分別從傳播研究者與科學家之眼,帶我們一探「科學」、「科學新聞...

記者馬麗昕/報導

運用網路原生代的優勢,高雄鳳山高中同學陳顥文和師大附中同學張喆,分享他們如何運用查核方法和工具,動手查核校園和生活中的假訊息,他們讓數位識讀不再是冰冷的學習,而成為長在身上的技能。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優質新聞發展協會與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共同舉辦「2021年調查報導與事實查核工作坊」,第三天(8月5日)下午登場的第一個主題是「學生來闢謠」。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總編審陳慧敏主持,邀請鳳山高中事實查核中心創辦人陳顥文、師大附中學生張喆,...

記者何蕙安/報導

為了瞭解土地使用的合理性與公益性,民視文字記者黃建璋與攝影記者蕭惟任從彰化為起點,走訪農村與工業區,與當地居民、廠商與對談,探討台灣「農地消失」與「土地財政」等兩大議題。儘管過程中面臨多重考驗,但兩人花了半年耕耘的「消失的農地」系列報導以極具說服力的影像與多元面向,在2020年獲得了...

記者劉芮菁/報導

事實查核領域探索運用科技力量,來打擊假訊息,台灣有充沛的資訊社群和公民社會力量,進行不同的摸索,在台灣和全球都有進展和突破。「cofacts真的假的」結合科技開源社群和數位識讀的公民社群,發展出協作模式,多個國家公民團隊都來借鏡;防詐達人運用追查駭客和詐騙技術,發展闢謠機器人,已推廣到日本、菲律賓、北美等國家;資策會與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則探索如何運用AI技術來協助查核工作的可能性。

2021年調查報導與事實查核工作坊的第二場講題為,「AI、...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