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posal

提案說明

提案人 -
T.T. Studio

製作緣起 

以前還住在家裡的時候,總是常常和爸爸媽媽,甚至是其他家中長輩閒話家常一番。聊天話題免不了和我們這些年輕人聊聊過往,一碗麵五塊錢時代的台灣、沒有電腦的生活、當兵的日子……等等,提到這些,總是有說不完的回憶。在這些數不清的人生故事中,似乎有那麼一個空間,承載許多人的過去,年輕的歲月在那裡留下痕跡。

時間,給了起點

一次又一次的聊天談話,聽得出民歌西餐廳過去多麼普及、多麼興盛,佔據了很多人下課後的時光,木船、吉普賽、木吉他,幾個對我們而言陌生的名詞卻捧紅熟悉的李宗盛、張宇、周華健、黃小琥......。當長輩們談論著民歌西餐廳的過往時,強烈的回憶卻和我們淡漠的臉形成強烈對比。

時間,給了終點

經歷三十年歲月的老餐廳,不敵時代快速的演進,即將在這個當下走入尾聲。現在的吉普賽民歌西餐廳,剩下老闆和老闆娘堅守著,微弱的燈光就好像這個時代中仍然屹立的民歌西餐廳縮影。留下來的一磚一瓦,都代表這裡曾經聚集無數的人,厚重的灰塵彷彿塵封這裡的回憶,這個空蕩的空間,似乎滿載著故事。

吉普賽的美麗與哀愁吸引了我們,我們決定利用大學畢業前夕,紀錄這裡的過去與現在、紀錄這裡的與眾不同。泛黃的燈光、木製的擺設,甚至是老房子舊舊的味道,吉普賽的樣子,依然停留在二十幾年前,或許這裡早以被人們遺忘,看著招牌上大大的標語「我們共同生活在音樂裡」,這就是我們心目中的「民歌西餐廳」。

故事背景

1976年,李雙澤在一場西洋民歌演唱會上,丟掉可樂瓶,拿起吉他,「唱自己的歌」,校園民歌的時代正式來臨。

位在台中的吉普賽民歌西餐廳是當時最成功的民歌西餐廳之一,曾經在台灣各地擁有多間分店,光是台中地區就同時有三間,火車站附近的綠川西街店更是當時營業額最高的一間。而目前綠川西街的吉普賽民歌西餐廳,走過接近30年的歷史,是全台灣少數保留原樣的民歌西餐廳之一。

餐廳一間一間的開,裝潢越來越華麗,滿滿的歌手班表和顧客,吉普賽走過台灣民歌西餐廳的極盛時期。然而,火災的侵襲,彷彿宣告這個文化的終止。民國84年,台中衛爾康西餐廳大火事件,帶走64條人命,現場慘狀震驚當時社會,不但燒起用餐環境安全的問題,重大傷亡使的民眾消費趨向保守,也讓台中地區各餐廳營業開始走下坡,身為當時最具知名度的餐廳之一,吉普賽自然首當其衝。伴隨著民歌西餐廳開始沒落的大環境,這場大火讓台中吉普賽收掉兩間餐廳,僅剩下距離火車站最近的綠川西街店。民國88年,921大地震,正式搖碎過去繁華的民歌西餐廳美夢。重大災情不但讓台灣經濟衰退,政府開始將資源逐漸移往非地震帶的台中七期地區,位於火車站商圈的吉普賽餐廳存活陷入考驗。

環境不再,政策改變,台中火車站的繁榮開始變調,舞廳中隨著Disco搖擺的人們不再,留下的是禁止進入的標語,冰刀滑過的冰宮,只剩下發霉地板,那些繁華過去一個個變成人們眼中的廢墟。而吉普賽呢?上面的千越大樓早已變成現在年輕人半夜探險的鬼屋,當時的聲色娛樂,只剩吉普賽默默的在地下室持續著。

 

內容說明

吉普賽民歌西餐廳,走過三十年的歷史,在時代的洪流中,從絢爛到平淡,走過的不僅僅是台灣民歌西餐廳文化的興衰,位在已經呈現荒廢的千越大樓下,吉普賽更是親眼見證台中中區的轉變和沒落。

如今,吉普賽已經沒有太多經濟價值,零散的顧客,只剩老闆和老闆娘兩人維持餐廳運作,但是在這個老空間中,卻又時不時看到不一樣的背影出現。年輕人在這裡駐唱、想在這裡辦音樂會的上班族、固定用餐的老客戶、回來走走的老歌手……等等,為了不同的原因,再度走入這間餐廳。到底還剩下什麼,讓老闆和老闆娘持續堅守這個空間?是怎麼樣的心情,讓年輕人願意到這個空間唱歌、表演?老舊的空間似乎還有著新的活水,或許,老故事正在下寫新劇情。

 

主要紀錄對象

1. 年輕歌手:陳亞琦Kiki 

吉普賽是她的第一份駐唱工作,於大學二年級開始駐唱。還是新人的亞琦,在非上班時段也到吉普賽觀摩前輩的表演,因此與前輩們皆頗熟識,從他們那邊聽了許多民歌時期的輝煌故事。幾年前的阿拉夜店火災,促使政府大量取締展演空間的防災設備,而後吉普賽決定歇業,歌手便各自鳥獸散,直到吉普賽三年前再度開業,亞琦又再度回到了這裡。

 

2.老歌手:黃志誠

民國75年開始踏入民歌圈,從事民歌手工作長達三十年,目前已改行為美術老師。不同於常人,擅長左手彈琴,當時除了是炙手可熱的民歌手,吉普賽的美術設計也由他一手包辦。

 

3.老闆、老闆娘

老闆過去曾經為電腦工程師,年輕時期掛名多家餐飲和娛樂事業的董事長,現在處於半退休狀態,每天待在吉普賽餐廳內顧店,和老闆娘一起負責廚房料理。老闆娘過去負責管理吉普賽的民歌手,當年關於歌手人力調度和安排訓練皆是由她負責,對於民歌和餐廳的過往非常了解。現在的她,平時早上先去市場備料,白天到下午期間在華山創世基金會當義工,協助老人,晚上會回到餐廳顧店。

 

4.忠實顧客:黃冠華

台中豐原人,與朋友在豐原組織一個文史研究團隊,學生時代由於經濟狀況,從未去過民歌西餐廳。由於對於文化保存有極大興趣,除了從事業餘文史研究,也很喜歡老事物。去年開始,為了回為從前的民歌西餐廳氛圍,找到了吉普賽,開始固定到訪。今年發想在吉普賽舉辦一個懷舊音樂會,期望能喚起大家對吉普賽的記憶,目前進度處於籌備階段。

 

團隊分工

導演:陳禹豪
攝影:莊鈞甯
剪輯:陳禹豪
製片:吳香穎
執行製片:林純安
收音:陳庭安

 

劇組簡介

小管特大號工作室,為一紀錄片團隊,由五名中正傳播四年級的學生組成。喜歡音樂的我們,一次因緣際會下,發現彼此對於老一輩口中的民歌年代與餐廳文化有著同樣的憧憬與好奇,因此開啟我們用紀錄片追尋「民歌西餐廳」這個文化的想法。

經費預算

訪談拍攝預算

項目

數量 單價 小計
交通住宿費 1300/來回 12趟 15600
攝影器材租金 800/天 10天 8000
雜費-電池 100/12裝 5組 500
雜費-硬碟 3000/2TB 1個 3000
總計     27100

影片後製預算

項目 數量 單價 小計
調光 15000/部 1 15000
混音 5000/部 1 5000
總計     20000

民歌(背景音樂)版權預算

項目 數量 單價 小計
音樂版權費 3000/曲 2 6000
音樂重製費 3000/曲 2 6000
公開播映費 1340/一場 3 4020
海報光碟製作 15/張 200 3000
總計     19020

總預算

訪談拍攝預算 27100
影片後製預算 20000
民歌(背景音樂)版權預算 19020
總預算 66120(+10%平台維運管理)=72732

如果您願意贊助我們,不論多少金額,都是對我們的鼓勵與肯定!

贊助者我們將視您意願,以真實姓名/匿名方式,於我們影片中特別感謝

 

 


Report

正式報導

《流浪者之歌The Gipsy》正式報導

《流浪者之歌The Gipsy》正式報導

片長:32分56秒
字幕:中/英文

劇組簡介

小管特大號工作室,為一紀錄片團隊,由五名中正傳播四年級的學生組成。喜歡音樂的我們,一次因緣際會下,發現彼此對於老一輩口中的民歌年代與餐廳文化有著同樣的憧憬與好奇,因此開啟我們用紀錄片追尋「民歌西餐廳」這個文化的想法。

團隊人員

導演:陳禹豪
攝影:莊鈞甯
剪輯:陳禹豪
製片:吳香穎
執行製片:林純安
收音:陳庭安
美術:林純安

 

「28年過去,外面的世界不斷改變,吉普賽民歌西餐廳,卻依然亮著燈、唱著歌」

大綱

位於台中的吉普賽民歌西餐廳,走過近30年歷史,是全臺灣少數保留原樣的民歌西餐廳之一,曾經繁華一時,卻因大環境的改變,如今盛況不再。

仍在地下室默默營運的吉普賽,沒有絢爛燈光,看似樸素的舞台卻是知名歌手們的起點,書刊雜誌上的灰塵,彷彿塵封著這裡的歷史。

老餐廳已逐漸失去經濟利益,時間,卻賦予了屬於它的價值。

 

導演觀點

我很喜歡老東西,老的音樂、老的車,老的麵攤……等等,或許等我有記憶的時候,這些東西早已不再我的生活裡,但是那些殘破的痕跡,不就代表著一個又一個回憶嗎?舊事物不及新科技方便,但是在那些不便和樸素中,越能顯得那個時代的味道和氛圍。

還記得第一次要去吉普賽餐廳拜訪時,周遭那荒廢的大樓景觀確實讓我非常訝異,難以置信這裡還有餐廳營業。走下通往吉普賽的樓梯,真的是一條時光隧道,裡面的陳設,那是現在外面餐廳找不到的感覺,因此,我希望能透過攝影機,就像一雙眼睛一般,帶領觀眾飛往那個時代。

有人曾說,時間是賊,帶走經濟價值,給了終點。但是在我們看來,時間卻是給了起點,賦予吉普賽無形資產,帶來新的故事。

主要紀錄對象

(1) 老闆、老闆娘─副總、林媽

副總過去曾經為電腦工程師,年輕時期掛名多家餐飲和娛樂事業的董事長。現在處於半退休狀態,每天待在吉普賽餐廳內顧店,和老闆娘一起負責廚房料理。
林媽過去負責會計部分和管理吉普賽的民歌手,帶過5678字頭的歌手,過去關於歌手人力調度和安排訓練都是由她負責,對於民歌和餐廳的過往非常了解。

(2)老歌手─黃志誠

民國75年開始踏入民歌圈,從事民歌手工作長達三十年,目前已改行為美術老師。不同於常人,擅長左手彈琴,當時除了是炙手可熱的民歌手,吉普賽的美術設計也由他一手包辦。

(3) 老歌手─翁立家

民國80年左右踏入民歌手圈,屬於較後期的歌手。在吉普賽駐唱十年左右,現在主要為吉他老師,偶爾在其他地方駐唱。

(4) 新生代歌手─陳亞琦

高中玩吉他社因而接觸音樂,上大學後繼續自學吉他,音樂與美術相輔相成,幫助他從事創作。吉普賽是他的第一份駐唱工作,於大學二年級開始駐唱。

攝過程與後記

歷經接近一年的拍攝期,與為期一個月的全台巡迴,這支紀錄片算是告一段落了,能將作品分享給前來的大家,並與觀眾一同交流與省思,我們的內心有許多感動。

其實拍攝《流浪者之歌》對於我們五個人來說,是件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團隊沒有拍攝紀錄長片的經驗,卻選擇將它作為畢製作品,我想一切都是因為「緣分」與那股想將它紀錄下來的使命吧!

去年七月,因緣際會之下,我們來到了位於台中的吉普賽民歌西餐廳,走進地下室的剎那,映入眼簾的是截然不同的懷舊空間,時光彷彿凍結在三十年前。我們聽過民歌、知道民歌手出身的李宗盛、周華健等人,卻沒有真正見過孕育民歌手與民歌文化的搖籃─「民歌西餐廳」的真實模樣,當下,我們便毅然決然地決定利用一年的時間,好好紀錄下這個漸被時代遺忘的空間。或許沒有人能知道,這個台灣僅存的老民歌餐廳,何時會被取代、未來又會有什麼變化,但我們能確信的是,透過手中的攝影機,能將它的模樣好好地保存下來;透過片中的主角故事,能讓更多人看見這個空間曾發生過的人生百態。

一年過去,我們的紀錄片隨之完成,此時也透過新聞聽見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吉普賽所在的千越大樓,即將啟動都市更新,成為台中第一件都更案。而吉普賽接下來的模樣與命運會是如何?一切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