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posal

提案說明

提案人 -
sese87

台灣近幾年發生一系列的重大食品安全問題事件,從比較嚴重的塑化劑污染食品事件毒澱粉和毒醬油、再到餿水油事件等大大小小的食品安全風波,這些黑心食品對民眾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民眾開始對食物的品質安全和身體健康更加重視,避免這些黑心食品繼續毒害他們的身體健康。為了解決食安問題,民眾也開始傾向於購買有機食品,不管是先從認識的農夫朋友購買或是從有機認證的商店例如上下游直接跟農夫買等購買有機食品,都可以相對的讓他們吃的比較安心也比較健康。這個背景下,友善土地、自然農法、無毒栽種的有機食品,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緊鄰大台北都會區的宜蘭縣,是台灣有機農業重鎮,從生產、教育、體驗、加工、銷售到餐廳,已經發展成有機生態系統。本系列報導希望以宜蘭為例,報導有機農業生態系統的各個面向,為食安、為農業找出路。

 

有機食品從生產、加工到銷售都是經過農夫辛苦且嚴格把關,讓民眾可以吃到健康且安全的有機食品,而在發展有機食品這一塊,宜蘭可說是做的很不錯。宜蘭近幾年的有機農業發展迅速且有較完整的食品安全生態系統,在台灣爆發幾次嚴重的食安風波後,為了讓民眾得到更多有關食品安全的資訊,我們會到宜蘭採訪相關的有機農業、農夫、體驗活動、特色小店等等,報導內容包含文字、影片、圖片、地圖和聯絡資訊,從不同面向來呈現這一系列報導。因此,我們希望藉由這一系列的報導來提倡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提供民眾能實際到宜蘭體驗當地農產活動以及品嘗當地有機食品的深度旅遊資訊。

 

這一系列報導希望以宜蘭為例,幫助大家瞭解有機農業、支持有機農業,讓民眾吃得健康、也讓有機農業更為興旺,並且促進食育、農村旅遊、在地經濟的發展;讓宜蘭、台北、台灣更健康、安全、美好。

 

預計報導的內容特色:

1. 生產:三星熊國筌

熊國筌是個有機農夫,在2009年開始了農耕生活,他採取露天栽培,讓植物能夠吸收完整日月精華,比網室栽培更健康,且注重田裡的生物多樣性,希望各種的生物回到自然的農田,唯有健全的生態才有健康的農產品。國筌的專長是有機水果玉米,國筌採用有機農法認同可行的方法舒立菌來防止玉米螟,把得病的玉米拔除,就可以避免黑穗菌擴散了。

熊國筌準備去鋤草

一整排都是玉米田

2. 生產:康富厚

康富厚雖是農家子弟出身,卻直到22年的教官生涯結束後,2013年兩年才和老婆佳蓉重新務農的生活。主要,還是受到倆佰甲發起人楊文全的電視訪談,啟發他以友善耕作的決心。自己原是農家子弟,而太太也出身農家,無毒農業雖然辛苦,但對他們倆來說,很快就已習慣;「看到新移民人這麼珍惜自己的鄉土,自己是在地人更要做;多一分無毒農地就少一分毒害、土地就多一分生機。」

康富厚表示:有機農業最花時間的就是拔草和鋤草

康富厚夫妻合照,照顧農場雖然辛苦,不過這是他們倆每天都要做的事

3. 教育:深溝國小
深溝國小是全台第一間推出教導如何種稻米課程的國小,不止學生下田種稻,就連校長也捲起褲管袖子一起下田去。小學生自己育苗、插秧、做粿,精彩過程全被半農半x的宜蘭新住民陳怡如記錄下來,出版成《食農小學堂》。這次訪問校長是想知道當初這個食育課程的發想過程,後續發展,以及如何看待這類型的課程對於其他學校帶來什麼樣的變化。

4. 體驗:宜蘭花田厝
花田厝是游麗花女士所一手建造的,主要是想要喚起現代人對於農業和農作的意識。 大地之母對於生活在她身上的我們,是如此的呵護和奉獻,將無私的全都給了我們。因為游麗花希望藉由半農半X的概念,以及援農、打工換宿的方式,讓現代人可以重新愛上大地,以及我們所生活的土地,更幫助農業的復甦。

5. 加工:友善生活小舖
位於宜蘭冬山鄉的友善生活小舖,成立的目的是希望能幫助小農們有自己的管道,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並推廣友善生活的概念。而除了有小農耕種的新鮮蔬果外,也販賣各式加工品如有機鳳梨豆腐、洛神花茶、手工醃製酸白菜、客家桔醬等,或對環境友善的各項商品。小舖負責人賴碧芬希望能建立生產者與消費者間的緊密連結,陳列對土地友善的好產品 落實吃當季、吃在地、支持小農、友善環境的精神。

6. 銷售:美福行
提到本土的有機沾醬,很多人第一個就想到宜蘭的美福行,美福行成立於1995年3月,美福行經營的理念,是希望大家美滿又幸福,不只是食用的消費者,還有辛苦耕作的農民朋友們。美福行採用有機驗證蔬果,製作餐點。蔡老闆對未來的展望充滿信心,認為民眾在眾多食安風波發生後,對食品業產生很大的不信任,美福行想以有機、誠信為原則,帶給大家真實的口感。

7. 餐廳:叁零叁伍冰果室
兩位男子、而立之年、看見台灣的美與甜,在宜蘭開啟了3035冰果室。
堅持使用台灣自產水果所打出的沁涼果汁以及甜點,豐富了大家的味蕾,3035也成為了認識台灣的一個好去處。
無酒不歡?或許你可以試試老闆他們用新鮮小麥所釀的啤酒,顛覆你對夏天的記憶。順著老闆的思緒,你會看見台灣的美與動人。

 

之後的報導都會發表在 http://organicfoodyilan.blogspot.tw/

 


Report

正式報導

「打造有機食安生態系」系列報導

新型農夫熊國荃 堅持有機農業栽培

 

熊國荃,久豐農場的創辦人,今年三十歲的他已經有從事農業六年的經驗,從小就想要做有關農業的工作,畢業之後就來到了宜蘭展開了自己當農夫的旅程,而從事農業生產剛好和自己大學就讀的園藝暨生物技術學系有相關,但關於有機農業種植的經驗卻不是在大學裡學習到,而是在畢業之後到別的有機農場當義工吸取經驗,然後自己一步一步的摸索,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都會請教前輩。


圖一、年僅三十歲的熊國荃已有六年從事有機農業的經驗

從事農業工作六年當中,一直都有遇到很多困難,當農夫會遇到的問題首當其衝就是農作物生產上,因為是使用有機農業的做法,所以農作物的病蟲害問題要自己親自動手抓,雜草要勤勞的去除,解決掉這些困難之後,就可以順利的生產農作物,而生產完之後就面臨到銷售上的問題,而有機農業普遍上會遇到的問題是產銷會比較難掌控,因為傳統的灌洗農業所生產的農產品都直接交給批發商處理。

有機農業比較缺乏管道去銷售農產品,而熊國荃的做法是先確定好農產品的種類和數量,才開始種植,如果有多出來的農產品,就會拿到市集上擺賣,例如每個禮拜五會舉行的宜蘭友善小農市集。熊國荃也有提到在過去這幾年,有比較多年輕人來到宜蘭投入有機農業的耕種,但是對於未來憧憬則是抱持著一定的保留態度。

熊國荃的有機農場裡農產品包括了玉米筍、青蔥、芋頭、青花菜等等,而玉米筍和青蔥是在春夏兩季時種植的,芋頭是夏季的農作物,冬天則是種植青花菜,熊國荃也強調在種植過程中,都是使用自然栽培方式,不過度使用化學肥料,自己動手除草以及抓害蟲,必須使用人力來代替化肥帶來的效果,這也是有機農業其中一個比較辛苦的地方。


圖二、熊國荃鋤草過程

有機農業在台灣農業中是屬於比較小眾市場的,所以熊國荃有說到比起傳統農業來比較少遇到在銷售通路上被剝削的情況,根據他自己的情況是先和通路商談好價格之後,才開始種植農產品,反而他覺得比較大的問題是和通路商會比較談不攏價格。

熊國荃有提到說,礙於人力的問題以及訂單管控上的問題,比較沒辦法接受個人的要求來種植特定農產品,只能配合廠商的要求,種植需求較高的農產品。熊國荃也有提到說因為每年天氣的關係,導致會有一些農產品過剩,這時候就會聯絡一些後備的通路商來幫忙銷售,但是如果真的沒辦法的話,就只能當做肥料處理,除了透過通路商銷售、網路平台的資訊以及到市集去擺賣農產品之外,還會跟一些餐廳進行合作,但不是所有農產品都能夠提供給餐廳,因為餐廳的要求是能夠提供穩定的農產品,所以目前只有玉米筍這個農產品能夠穩定的提供給餐廳,而目前正在合作的餐廳都是因為在網路上看到有關熊國荃的資訊後,主動聯繫的。

目前台灣食品安全議題獲得高度關注,熊國荃表示,以有機農夫的角度來說,其實食安風暴對於有機農業來說影響並不大,因為以他自己的例子來說,他並沒有直接面對消費者,而且有機農產品的銷售也沒有提高,因為畢竟還是要人們願意購買食材來親自下廚。面對全聯總裁徐重仁發表關於有機食品會是下一波食安風波主角的言論,熊國荃表示其實現在的有機認證並不完善,所以有機農夫還是要建立起自己的客戶群,所以面對食安風暴時不必擔心食材來源有問題,但熊國荃也有提到說台灣人民普遍上對於「有機」兩個字的認知還是不夠明確,甚至連立法院裡的立法委員對於有機農業不了解,所以制定出來的法令有問題,所以熊國荃想盡一人之力來讓大家認識有機農業,所謂的有機農業是指在耕作過程沒有破壞環境,而不是指有機農產品是多麼健康。

熊國荃對於有機農業的未來展望是,希望能夠有更多的年輕人投入這個行業,如果有什麼問題都可以請教其他有機農夫或是熊國荃本人,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合作,這樣對於台灣農業的未來才會有幫助。

 

地址:266宜蘭縣三星鄉行健村

地圖

影片

 

不戴鋼盔戴斗笠 卸甲歸田再創有機人生

 

沿著宜蘭縣員山鄉內城路前行,綿延不斷的蔥綠水稻田,隨著徐風輕舞搖曳,三兩隻白鷺鷥或立或翔於稻田之中,點綴這片祥和的綠色大地。轉進一條田野小路中,眼前區塊整齊劃分的農地上種植的是近二十樣不同種類的農作物,兩位正在彎著腰忙於農稼的,正是這片農地的主人─康富厚伉儷。

在前往訪問康富厚先生之前,得知他曾任職軍訓教官,而本人除了正氣凜然的氣息外,少了點軍人的嚴肅感,卻多了份親和的感覺。康富厚的父親是頭城烏石港的在地農夫,種植水稻及頭城特有的鹽水月芭樂,儘管現在擁有自己的農地,但在老家應接不暇時也會回去幫忙。他從小就耳濡目染,幫助家中農事,可說在農業這方面打下了基礎,對於整個農業系統可說是駕輕就熟。

因此在二OO九年卸下軍職後,康富厚先是與朋友接觸了宜蘭的「開心農場」,農場的理念在於提供消費者更健康與安全的食物,也希望以友善的方式對待土地與環境。到了二O一三年十一月時,深受「倆百甲」對於農業與環境友善土地概念的影響,並認同他們致力於促進與營造支持友善耕作的公共環境的理念,便毅然決然參與並共同推展無毒農業及守護土地的行動。


圖一、康富厚先生介紹他耕種的農地與詳談他的理念

成為小農後,康富厚認為最大的生活改變在於不受時間限制,希望能創造剩餘價值種植無毒蔬果給更多家庭吃。進行有機農業的栽種時,康富厚也面臨到一些困難,首先是除草的問題,「耕種有機作物資材有限,要種出好的蔬菜,靠的就是勤快」,由於耕種期間不用化學肥料,因此必須更為勤快地除草、堆肥,尤其是除草更是佔了三分之二的時間,但也是依靠著勤加管理才能讓大家吃到無毒、健康的蔬果。

另外則是在銷售上所面臨到問題,銷售的部份由於需求不多,不會有中、大盤商前來收購,也不願讓他們再剝削一層,因此身為生產者的康富厚也要同時兼顧銷售的問題,他表示,「自己的產品從生產到銷售都要一手包辦」。目前的銷售管道主要在網路市集,縣府、農業正在推廣的農民直銷站,以及位在宜蘭市主打無毒蔬果、手作醬料、安全食材的「幸福滋味」有機蔬果商行,若還有多餘的則會在Facebook上公告,請欲購買者親自前來或以宅配方式寄送,在此他認為現今網路的影響遠大,購買稻米者大多是透過Facebook得知訊息。但他覺得在宜蘭認同有機的人仍屬少數,多數人認為價格有點偏高,因此在推廣上還需要努力。


圖二、康富厚先生辛苦除草畫面

他目前種植面積有五分地與四分水稻,包括地瓜、甘蔗、高麗菜等近二十種,他表示種植單一蔬果會與他人同質性高,而且會有蟲害的問題,因此決定分散風險。在眾多作物中,銷量最好的是洛神花、地瓜及薑黃粉。在作息方面,康富厚伉儷每日中午前會到農地處理作物,下午則進行當令蔬果的加工,如將洛神花製成蜜餞、果泥或乾燥泡茶;薑黃烘乾再磨成薑黃粉;高麗菜製成泡菜或將其低溫烘焙做成高麗菜乾。

面對近來食安風暴的問題,康富厚表示有機食品以米及蔬菜的影響為最高,星期五市集與綠色市集的客源明顯增多。而提及擔不擔心有機食品造成下一波食安風暴,康富厚說前幾年早已出過問題,近年來有機食品的需求攀升,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之下,就很容易出問題,康富厚表示,「有機生產者在取得認證後,會不會維持有機耕種的方式不用化學肥料,還是要看生產者的良心。當他們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去向其他人收購未經認證的農產品,就會出現問題」,因此儘管有機生產者取得認證,仍需靠他們的良心,此外稽查單位也責無旁貸,嚴格把關才能防範不肖業者鑽漏洞。

在越來越多人投身有機農業的情況下,康富厚建議要先做足功課再來,他認為,「自己要生產、管理、收成、銷售,同事具有校長兼撞鐘的身分。」因此要先考量到耕種面積的大小、資源的多寡、銷售的問題及作物種類,都需要事先規劃清楚,若是有意願的話,可以先試試看自己的體力及毅力是否合適。在交談的過程可以感受到他們對這片農地的熱忱與環境的關愛,退休後至今的六個年頭,康富厚對於未來則希望能量力而為,有多少體力做多少事,為這片土地及消費者盡最大的心力。


圖三、康富厚伉儷合照

地址:264宜蘭縣員山鄉內城村內城路650號(香草菲菲旁邊)

地圖

影片

 

花田厝體驗農村   食品安全自己把關

 

「花田厝」坐落在宜蘭縣員山鄉的一隅,剛抵達時,天空微微飄雨,風輕輕吹撫,四周十分清靜,遠遠就看到花田厝。游麗花(下文皆簡稱花媽)是花田厝的主人,她一打開門,當準備走進花田厝時,花媽的生活好夥伴(兩條可愛且親切的狗狗)就已出來迎客了。最近幾年層出不窮的食安新聞,每每出現引人注目,因為人以食為天,而食安問題是最需要去關注的。因當人們將食物進入嘴巴後,加工原料被身體所吸收,國人健康出現了危機,於是乎提出了問題「難道沒有安全、優良的食材、食物嗎?」,這趟深度採訪的目標,就是找出安心、放心,吃得開心的農產品。

一進花田厝,花媽熱情的招待,馬上感受到有別於都市人的冷漠,有種回到以往農村時代,左鄰右舍相互幫忙,一同完成農事的親切感。而花媽的外公是名地主,雖然不從事農耕,但看著佃農們的工作,因此對於農耕並不陌生。原先在有線電視公司工作約10年,生活上十分充裕,當時以假日農夫為主,並以享受勞動為樂,加上其實一直以來就想找到一個能夠帶給她放鬆、悠閒、愉快,甚至是擁有生活意義、生命價值的工作。在朋友的推薦與介紹下,來到了這片淨土,一開始先種梨,之後改種水稻,慢慢的習慣這裡、依賴這裡,最後決定讓自己的理念、想法足以萌芽生長,那個地方就是「花田厝」。但為什麼叫「花田厝」呢?花媽道:「花田厝的由來是因為自己的名字當中有個花,而所種的田便叫花田,厝則是表示社群的概念」。花田厝的理念,要提到以前的農村是一種協力耕種,並有所謂的換工,意思是當農村時代遇到農事繁忙時,左鄰右舍會互相幫忙,一起完成收割等農事,因此花媽希望藉由類似分享農村的方式,主要是與消費者的社群有所連結,除了讓大家能了解農事、農作的相關知識,還提供環境教育的場域,使每個人都真正清楚這塊土地是需要大家的守護。


圖一、花田厝的模樣,樸實的外表卻蘊含著深厚的能量。

因此她提供了打工換宿,來援農、助農,其概念是來自於台灣多數年輕人跑去澳洲Working hoilday,於是乎花媽認為為什麼不給台灣年輕人另一個選擇呢?這個問題要回到最一開始花媽常參與環境運動,她也是無基改運動 (推廣無基因改造作物的運動)的一份子,於是乎想將其實際發展到社會上,並且與人接觸,雖然會有所謂的互相摩擦、排斥,但這才是與都市接軌的方式之一,甚至是一種環境教育。

邊訪談花媽邊不時看到她與寵物「對話」,感情十分深厚,如同家人一般,一起生活在如此悠閒的環境中。再來談到花田厝建立的基礎在於傳達環境理念,與人群連結,新農與傳統農夫的差別在於除了農耕外,經營的項目變多了。自然日曬米、豆類雜糧、豆花、黑豆醬油、花生醬、手炒玄米茶都是花媽的農產品,但食安問題是最重要的核心,於是對於其農產品產生了疑問,她便回答其農產品的特色:「是非常天然,原料是採取友善耕種,沒有農藥、除跟化學肥料,當然也不會添加任何加工物。」。(原料部分也有從主婦聯盟、熟識的農友等)

再來也滿好奇花田厝所遇到的困難,首先花媽表示在心態上並沒有遭遇太大的轉折,但主要是農耕上的知識、技術與觀念,多少在剛開創時影響著她。但主要的問題就是「銷售」,新農通常是透過網路行銷、市集販賣,當然這種方式導致管道不多、能見度低,再來是普羅大眾是否有有機農產品的概念,會不會認為有機農產品就是貴,以上種種都是銷售上艱困和挫敗的原因。


圖二、花田厝什麼事都要自己來,自己燒柴洗澡和煮飯,來訪的人互相交換自己的技能,甚至互相成為朋友。

在前面的問題中,慢慢剝絲抽繭後,已經可以看出花媽以及她的花田厝,所期待的夢想,想貫徹的理念,和未來的展望。食安問題是許多國人所探討的議題,也嘗試想找到解決的答案,或著替代的方案。花媽說出一個重要的概念,「食物從哪裡來?」,一直以來都是大家所忽略的地方,例如檸檬水、蘋果汁,真的是從檸檬或蘋果所製造而成,還是色素、加工物所混合的產物呢?然後如何去分辦食物和食品,食品因為要保存的關係,需要添加加工物、化學原料,如果政府沒有去規範,就會造成食安問題的產生。因此花媽認為這是政府、生產者與消費者三方共同努力合作的目標,政府部分要制定一連串的規定和方法,落實真正的安全食物檢查,再來是生產者部分要透明化,最後消費者部分則是要從消費者教育去著手,首先政府的資訊公開化,然後消費者主動去了解,然後再去依照判斷為自己健康把關。


圖三、認真且仔細的講解對於食安問題、有機農業的看法。

當食安問題浮出表面時,導致絕大部分的台灣民眾,產生該怎麼吃才健康的想法,而有機農產品就成了大部分人們主要的選擇,希望藉由自然、健康環境下成長的蔬果,吃到無任何危害身體的食物。游麗花表示自己並未有有機認證的標誌,所以不算是有機農產品,但所種植、栽種的農產品絕對是品質保證、健康保值。也提到目前小農正準備推廣PGS(Participatory Guarantee System,參與式保障系統),是由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中農業規劃發展研究中心提出,已經在國外行之有年了,從有機農業全球資訊網站中提到:「提供了在地小農及消費者之間的溝通管道,強化兩者之間的連結與信任。對於在地農民、消費者及促進國內市場,具有積極的正面效果。」。花媽解釋就是所謂參與式認證,開放消費者來認養自己的田地,屬於這塊田的股東,且消費者隨時可以來看屬於自己的田,增加消費者互動,讓消費者真實、實際的感受、了解到食物從哪裡來。


圖四、游麗花認為消費者應該要覺醒,才能活得更加健康和愉快。

後來跟隨著花媽走到「花田」,一路上詢問了許多有關其為從事農耕的事情,起初不了解為什麼從一個有線電視系統公司工作約10年的員工,轉變成宜蘭農業一員,經過一番談話後漸漸知道為什麼花媽會毅然決然放棄台北都市工作,跑來宜蘭鄉村耕種農作。最重要的食品安全問題,不是一時半刻能夠完全解決、根治的,因此花媽提出「覺醒」,消費者不能夠再片面的接受資訊,需要更加主動、積極的認識、釐清食物和食品的來源。當然,政府也是沒辦法避免的,急需好好的檢討,如何使食安問題消失,不二法門就是制定檢測機制。最後,花媽提到一個最核心的概念,「生產者應該跟消費者是朋友」,這反映到她與其消費者的關係,是一種朋友互相幫忙、交心的效應,如此一來能享受田所帶來的恩惠,以及小農間的真摯情誼。食品安全不再需要恐慌,需要的只有整個環境的提升,和政府、生者者、消費者三方的努力,才是打擊食安的方法。

 

地址:宜蘭縣員山鄉內城村榮光路481巷9弄2號

地圖

影片

 

小學生種田趣 深溝國小推出食育課程

 

黃增川,深溝國小校長在提起深溝國小推動食育課程時表示,深溝國小能夠推動食育課程完全是依靠天時地利與人和的結合,第一個地理因素就是深溝國小的地理環境是一個非常理想耕種的地方,是位於雪山山脈的山腳下,灌溉農田的水源都是直接來自雪山的泉水,是非常適合用來耕種,所以在附近的農田吸引了許多使用友善耕種的有機小農。

第二個天時因素就是因為宜蘭市政府修改農業法令,讓有機小農能夠找到更多農田來耕種,使得宜蘭的農業能夠蓬勃發展,第三個人和因素是穀東俱樂部負責人、深溝國小家長會前任會長、現任教育基金會的董事長賴青松先生,透過賴先生的關係,把在地的小農的資源和深溝國小的食育課程結合起來,雙方面的結合不全然是透過賴青松先生的結合,許多小農的孩子本來就是就讀於深溝國小,所以友善耕種這個概念都一直想要和學校教育做結合,一直到賴青松先生和黃增川校長的努力合作之下,深溝國小的食育課程才得以順利開始。


圖一、深溝國小校長黃增川

深溝國小在賴青松這名資深農民的帶領之下,得以展開真正的食育課程,使用古法種稻,讓小朋友能夠從頭到尾親身體驗一整季的種稻過程,從一開始的選稻種、到插秧、秧床的製作、除螺鋤草、收割稻米、曬米以及到最後的收割和包裝和銷售,讓孩子全程參與,這樣他們的體驗才能深刻,而不是做表面功夫而已。

對於深溝國小食育課程的未來展望,黃校長表示現有一塊地是正在耕種學童米,目前已經進入到第二期的耕種,接下來的發展是再多租一塊地,讓深溝國小的老師耕種,稱為教師米,深溝國小前面是馬路,然後三面都被稻田圍繞,目前已經租下三分之二的土地來耕種,而黃校長透漏目前正在和地主商量,希望能夠把最後一塊土地租下來,最終目的是能夠自給自足,讓小朋友們一整年都能吃到自己種的米。

深溝國小的食育課程除了和當地小農合作之外,也有和「小間書菜」合作,「小間書菜」是幫忙整合有機小農的農產品來銷售,讓小農們能夠安心耕種,因為有機小農面臨到最大的困擾就是銷售上的問題,加上有機耕種法是對人力成本要求很高,加上農產品沒辦法長時間置放,如果一直面臨虧損的情況,進行有機耕種法的小農最後還是被迫回到傳統灌洗法的耕種。深溝國小這項食育課程的推動過程被一名宜蘭新住民陳怡如記錄下來,然後透過在地出版社上旗文化發行,書名就叫做《食農小學堂》,透過其他非營利組織組合,使得這本書能夠推廣出去,讓更多人關注,黃校長也有提到說目前已經接獲許多媒體的採訪邀約,想要把這個好的訊息傳播給更多的人。


圖二、由在地出版社上旗文化發行的《食農小學堂》

近年來台灣的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黃校長表示食農教育概念的推動是讓小朋友能夠更加認識什麼是食物,對於添加物的認識,透過自己耕種食物,製作食物的過程中,暸解外面所販售的食品和自己親自動手做的食品究竟有什麼不一樣,而且食農教育也能讓小朋友能夠重視生命,在還沒親自耕種之前,小朋友可能會恣意破壞植物,經過食農教育之後,開始體會到植物的可貴性,會保護自己和別人種植的農作物,另一個帶來的教育觀念是愛物惜福,以前小朋友可能不會愛惜食物,隨意浪費,但現在對於自己耕種的心血卻不會隨意浪費,透過食育課程帶來小朋友生命教育、愛物惜福的觀念和食安問題來結合。

黃校長表示目前深溝國小除了推動食育課程,現在也正在推行「食農小旅行」,因為《食農小學堂》這本書的推出之後,許多人都很想要體驗以及學習有關課程,所以就發展出類似食育課程的行程,外地人來到深溝國小之後也是親自下田認識以及採集農產品,接下來就是料理採集回來的農產品,透過上旗文化出版社的召集,讓更多外地來的人能夠體驗這樣的行程,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讓更多人認識食農教育不只是可以從小做起,只要有心,就能從現在開始做起。

 

地址:宜蘭縣員山鄉深溝村惠民路266號

地圖

影片

 

友善生活 提升有機農業的價值

 

位在宜蘭縣冬山鄉的「友善生活小舖」,是一棟座落於靜謐鄉村的平房式建築,整家店舖給人一種一般農家的感覺,連門口也是做成居家的拉門形式,進到小舖後感到溫馨平和的氣氛,溫暖的鵝黃色燈光交雜著眾人的歡愉交談聲,沒有生冷的商品支架,沒有隔閡店家與顧客的櫃台,有的是充滿人情味及生命力的氛圍。


圖一、友善生活小舖的店面門口相當樸實自然

宜蘭友善生活小舖的負責人賴碧芬,自幼協助父親管理位在苗栗大湖的果園,儘管身為果農的父親每日辛勤工作,但迫於當時果價市場低落的因素,仍難以維持家中生計。長大後發現有許多小農都面臨到類似的問題,因此便有了成立小舖的念頭,希望能建立一個公平價格的銷售通路,協助這些小農販賣他們的農產品,進而改善他們的生活。

賴碧芬原是國小教師,為了孩子的教育而選擇了宜蘭的慈心華德福學校,學校的教育理念在於透過豐富藝術元素的課程與環境的設計,幫助孩子在情感、意志力、思考各方面可以自然地均衡發展。賴碧芬也因而結識了一群農友以及小舖的另一位創辦人李寶蓮。兩人與幾位家長組成市集委員會,共同籌組自然耕種,提供健康農產的大宅院友善市集,以善待土地為信念,並視本土、自然、環保為原則,致力推廣「吃當季、吃在地、支持小農、友善環境」的生活態度。

小舖承襲大宅院的理念而誕生,負責人賴碧芬表示「友善生活就是一種生活態度,其實我們想做的就是友善生活態度的一種學習或分享」。初始建立時,尋找到這間原本是工人臨時居住的房子,資源有限的情形之下,利用廢棄材料及二手木料,在三組木工師傅的巧手之下營造出簡潔自然的環境,之後因小舖的需求歷經數次的裝潢、設計,而有了現在小舖的面貌。這裡也成為小農們的蔬菜及加工農產品擺放寄賣的場所,讓消費者有隨時可以方便取得友善蔬果的管道。小舖的工作夥伴各司其職,不論在吧檯、賣場、廚房還是教室,都能看到人來人往的忙碌現象。

目前小舖的銷售管道為小舖的店面、FB粉絲團。至於是否會開拓其他銷售通路或經營模式,賴碧芬表示量力而為,會依目前的生產狀況去做調配,而現在人力還無法去負擔額外的作業。小舖做為農友們的銷售平台,除了協助農產品的販賣,還有有機作物加工品的產製及代銷。加工產品是依當令時節去製作的,像目前農曆五月左右就是以豆腐乳為主。加工作業耗工費時,如一百公斤的生鮮蘿蔔只能曬出十二斤的蘿蔔乾,中間的過程包括了洗、切、曬、醃,每一道程序都是小舖的苦心與努力。


圖二、木製陳列架上的加工產品相當多元

賴碧芬在小舖的後方種有一塊農地,她將農地右半邊的土填補到左半邊,因而形成一半是高地、一半是低窪的地形,為的就是解決下雨時整片農地都會積水的問題,左半邊的農地種植作物,而右半邊較低窪的地形則形成了一個水生池,既能防止澇災又能美化環境。這片農地並非為了生產而耕種的,而是一個示範農園,因為附近的居民及老農們對於有機耕種還是充滿了疑慮,這個示範農園讓他們知道友善耕種的模式,在見到了成果後,也解決了他們的困惑。也因為現代人較少接觸到這片土地,另外也做為提供親子來體驗,與土地互動,親近自然的親子農園。


圖三、同時兼具示範與親子體驗的農園

提到有機食品,賴碧芬回應了友善生活小舖的三個概念─「友善耕種」、「友善生產者」與「友善消費者」。所謂的「友善耕種」跟有機的耕種方式是一樣的,不用化肥、農藥,且不破壞原始生態環境,但是更進一步的要求到「友善土地」。友善耕種更在乎的是更關心土地與人們之間的連結,不只使用有機的肥料,更提供土地足夠的休息時間,不會因為追求高產量而不間斷的耕種。

小農在銷售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中盤商剝削的問題,使他們的勞力付出與收穫所得不成正比,因此「友善生產者」的精神是在於體貼、關心這些小農們,了解他們在這片土地上是不是可以得到合理的利潤、回饋,是不是用過多的勞力去換取農產品。對此小舖與小農們之間的關係更為緊密,而非純粹生產者與收購者的利益關係。

「友善消費者」則是從價格與品質的面向讓消費者支持友善耕種農業,「如果今天賣你兩顆哈密瓜一千五百元,請問你會常常買嗎?」消費者對於有機產品最為卻步的原因之一就是價格較一般農產品高,所以除了提供給消費者良好的品質外,合理的價格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小舖所販賣的農產品價格都較量販店來得便宜。賴碧芬希望從這兩個面向上去經營會提高他們的購買意願,甚至進而支持友善耕種的產品。賴碧芬希望從這三個概念中,讓更多人接受安全的食材、安全的農產品甚至成為長期的生活習慣,使有機農業或友善耕種農業越來越普及。

當談到為什麼會有食品安全的問題時,賴碧芬點出一個原因,就是現在媽媽都不自己煮飯,「你不自己煮飯,就無法了解食材的來源及它的作法,因此食品安全的生殺大權都掌握在他人手裡。我們這個社群裡的媽媽都是自己煮飯,因此影響比較小。」所以她認為如果媽媽們願意下廚,為自己家人煮飯,就可以減少很多食安的衝擊,而如何讓現代媽媽願意下廚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從食品安全的問題中,賴碧芬目前在構思「古早味學院」,想把老一輩人做過的古早料理或簡易的食物保存方式傳承下來,像是用醃的、泡的、糖蜜的方式把食品保存下來,就不會用到化學的成分。「日本的媽媽會做味噌、韓國的媽媽會做泡菜,台灣的媽媽可能連炒米粉對她們都是陌生的」,其實很多台灣味的料理都漸漸因為外食文化的影響而造成生活方式的改變,現代媽媽進廚房的機會很少,自然不若前一代的人般地了解如何去做料理,要買東西大多是到外面店家買現成的,就很容易遇到有食品安全的問題。

賴碧芬希望去辦這種料理課程,請長輩們來教這些年輕媽媽自己做料理,當學會了就會了解為何市場的酸菜、泡菜、醃肉或臘肉的色澤與保存期限為何會與自己做的有差距,就能清楚這些食材所可能潛在的食品安全因素,進而選購安全的食材。對於大廠商是否加了化學添加物是他們的問題,但是可以擁有自己家庭吃東西安全與否的決定權,只要多在這方面注意就能減少食安的問題。


圖四、賴碧芬女士介紹示範農園

對於有機農業是否會造成下一波食安問題,賴碧芬認為這是有可能的,因為有機就只是代表經過認證,但我們如果只是因為那個認證的標章就去購買是不安全的,首先在於相關稽查單位是否經過嚴格把關的問題;其次,誰能確保生產者在取得認證後還能維持相同的有機生產規格。所以在友善耕種農業講究的是餐飲式認證,真實了解農夫的生產及人格,是不是真心為了這片土地,真心想生產出好的東西跟大家分享,而不是只是為了商機。

現在很多大企業都投入有機農業,就是因為看到裡面的商機,但是當觸及到商機時就很容易變質。這就是為什麼友善生活小舖會很支持小農,就是因為他們很真心地在做這件小事。賴碧芬提到美國的有機農業可能面積大到幾百公頃,使用溫室、科技化、機械化的方式耕種,他們的作物是被科技照顧長大的,生長出來的農產品也完全符合有機認證,但在那種完全由機械設定好的環境之下所生產出來的東西,是否有達到真正友善生活的目的也是一個問題。其次,在幾百公頃的土地全部被蓋上溫室,土地上沒有任何一棵樹,也沒有任何一隻鳥、一隻蝴蝶,像是一個食物工廠,雖然種植出來的作物也符合有機認證,但這種非生機的生產方式,對環境未必是好事。因此賴碧芬表示,「對我們來說,如何讓有機農業可以更永續才是比較重要的,若以商業的方式去操作就很容易變樣。」

儘管友善生活小舖成立至今走過了五個年頭,小舖每日仍在不斷地學習成長。至今也舉辦過相當多的活動,每次的交流、訪談及研習都很用心地將彼此的經驗互相分享、吸收,讓更多人知道他們的理念,就像很多的社會運動及議題,一個人的力量有限,是需要靠群眾的智慧及努力。最後賴碧芬談到對未來的展望,希望能努力地把未來面對的每一件事情做好,每一天都有可能會有新的想法,就像因為大宅院友善市集才有了友善生活小舖,有了小舖幫農友們銷售農產品才有了友善食堂,有了友善食堂發現料理的問題又衍生出了古早味學院的想法,但是沒有特定為自己的目標設限,只是一步一腳印地慢慢構築這些想法。無論未來的走向為何,「友善生活」始終是他們的核心價值。

 

地址: 269宜蘭縣冬山鄉照安路209號

地圖

影片

 

3035冰果室 用在地食材打出好味道

 

在午後雷陣雨剛結束的傍晚踏入了3035冰果室,與戶外濃厚濕氣與柏油味相反,一進去的瞬間就聞到了新鮮水果所帶來的自然香氣印入眼簾的,是一排排的、在地農業所製造出的特色農產品,在這樣一個樸實卻帶有各樣驚奇事物的同時,一連串機器轉動的聲音吸引了客人的目光,吧檯後方的老闆娘正將新鮮、且與店內販售價格不成比例的大量水果倒入果汁機中,並混和大量的四方鮮乳調和出冰涼的招牌有機果汁牛奶,沁涼了這個悶熱的下午。


圖一、除了新鮮的現打果汁外,更有台灣有機小農所生產的新鮮啤酒

3035冰果室的陳可為,一身率性的服裝以及看的出來經常親身參與務農的雙手,並配上爽朗的笑容,是老闆給客人的第一印象。

畢業於台灣大學商管學院,在畢業後順利第進入內科成為其中的佼佼者,而原本能就這樣一路順利的在公司發展的時候,陳可為與陳水成、也就是3035的另一個創辦人發現現階段台灣社會太過於注重商業農產品的發展、因為農產品外銷以及銷往都市區域的關係,台灣所產的水果必須同時具有良好的品質以及外觀,也因此在這樣的需求下,農藥的使用以及殘留就成為了商業農業所沿生出的必要之惡,而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中,陳可為發現政府身為決策者卻不沒做到管理、監督之責。

陳可為認為在新鮮人22k、不吃不喝30年也買不了台北房產的低迷景氣下,政府卻沒做到改善景氣的功能,反而是降低食品的價格以及原物料的成本已讓台灣人民有能力可以負擔,而這樣的政策導向也使得食品喪失了原有的價值與價格,這樣的政策也成為了近幾年台灣黑心食品層出不窮的情況。

3035老闆當初在看到這樣的問題時,認為目前食品的價格與品質是一個需求所產生的供給端問題,而這樣的問題也讓許多堅持有善農業的農民們被通路商所剝削、3035的老闆說到為什麼同樣品質、甜度的水果,一個因為有噴灑農藥、而另一個因為堅持有機農業而在果皮外觀上有些蟲害,在價格上就會差了10倍以上呢?


圖二、老闆對於台灣盤商收購農產品的基準感到諸多無奈

在這樣的原因下,陳可為認為與其讓有善農民被通路商所剝削,為何不與有善農民進行合作?  陳可為說到: 「我拿到的香蕉一樣又大又甜,而且還沒有農藥殘留阿?而且打成果汁以後就不會有外觀上的問題,這樣客人喝到的不就是又便宜又健康又好喝的果汁了嗎? 」

圖三、簡單的吧檯就像食物本身的品質一樣,無其他雜質

陳可為接下來興高采烈地分享他為何成立3035的初衷,他與宜蘭在地種植蔬菜、稻米的有機農民們進行合作,像是兩佰甲、以及其他自耕友善小農並跟中南部的有機水果農民進行產地直送的合作,保證讓消費者吃到的都是健康的產品,這也是3035存在的原因。

陳可為也說到其實會創立的主要原因除了幫助有機農民外,最主要的也是在於,他希望藉由自己微薄的力量來告訴消費者如何學習較好的飲食習慣。
陳可為說道:「我相信大部分的人看到有機農產品高於一般農業4-5倍價格的當下,都會質疑是否要繼續支持,因為大部分的消費者都不知道有機農業在台灣實行的困難程度,再加上現在的政府政策、國民年收入水平的收支結構影響下,有機農產品確實在價格上遇到很大的困難,但我也可保證,你不會在30、40年後,被殘留的農藥所傷害到身體。」

在創業過程中,老闆提到已經有很多企業用認購的方式幫助有機商,有人出錢了,那他就負責出力好了,在收割期,可為還會親自去友善小農的田地、農場上親自幫忙藉由親身的參與以及幫忙來幫助在地的農民,而在這過程中,也更能確保了食物原料來源的友善程度。
但最大的問題還是過往的食品物價,給了消費者錯誤的價值觀,部份的消費者他認為政策、薪資水平的影響確實很大也會產生惡性循環,但如果讓每位消費者實際的食用、體驗到有機農產品的品質後,進而產生對有機農業的認同,或許還要一段時間,但老闆也期待當有人開始給予正確的食品價格與價值的觀念後,這樣的良性循環到底能帶給台灣有機農業多大的影響。

而在未來的經營下,常常有人問說如果3035一直接持有機農產品作為食物來源的話,是否會因為成本的考量改變後續的經營方針?像是改以一般農業的農產品作為商品來源呢?陳可為一聽完這樣的疑問,毫不遲疑地就說「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在當初就知道這是一個獲利會較慢的創業,但我真正想的就是能藉由自己的作為,幫助到農民並教育消費者有機農業的優勢、如果這樣的一個堅持都做不到的話,不如就把店收了吧。」

3035也預計研發出多款有機農產品所製成的加工品,以精緻化、包裝化的方式來做為後續品牌經營的發展,並且將會與有共同理念的友善商店劑型託售的合作方式,讓更多人瞭解到台灣有機農業成功的一面。

 

地址: 260宜蘭縣宜蘭市中山路三段149號

地圖

影片

 

走過二十個年頭 美福行有機好滋味

 

宜蘭有一家叫做「美福行」的有機商店,由老闆蔡平章與妻子一同經營,成立至今已經將近二十二年,一眼望去,店裡滿滿的有機食品,主打的醬料商品都是由蔡老闆自行研發並改良而成,由於自己曾經歷過健康亮紅燈的狀況,他更在乎食品安全;除了販售各種各樣的有機食品外,許多宜蘭在地人都會特地一大早來吃老闆娘每天早起用有機驗證蔬果製作的早餐。 雖然經營辛苦,但對蔡平章來說,開了美福行最大的收穫是交了許多朋友,身體也越來越健康。


圖一、美福行店裡販售各式各樣的有機食品。

蔡平章重視生機飲食,也就是吃天然的食物,但年輕時的他因為長期在藥房工作,過度操勞導致當時身體出現了一些狀況,才從台北搬回宜蘭住,開始自給自足的種菜生活,除了想要改變生活和飲食習慣,蔡老闆也希望能讓身體狀況好轉、變得更健康。由於蔡平章喜歡吃麻辣鍋,但覺得市面上普遍的麻辣鍋辣油都添加了許多化學添加物,吃久了會不健康,於是他就決定開始研發有機味增辣椒醬,因為味增可以排毒;辣椒可以驅寒,這樣才可以吃的比較健康,因此他才決定成立美福行,希望研發出更多的有機醬料,讓民眾可以吃的更健康。

蔡老闆在研發有機味增過程遇到了許多困難,也丟掉了不少在研發過程中壞掉的原料,他不得不去宜蘭大學創新育成中心求救,了解到發酵必須透過溫度控制來殺菌,有了概念後,他開始去上一連串的烹飪課程。不過當時台灣還沒有人製作有機味增,最後他只好飛去日本學習新的技術,雖然學習過程日本師傅有所保留,蔡平章回台後再靠著自己努力摸索研究,終於在幾年內研發成功,陸陸續續才推出一些新的產品。

於一九九三年創立的美福行,前七年收入一直都不好,「當時一個月可能賺不到五百元,而且一直在虧本。」蔡平章說。為了可以繼續生活下去,蔡老闆只好到處去打工,去一些寺廟或家政課教怎麼做有機餐來維持收支平衡。有人問他為什麼一直虧本還要繼續經營,蔡平章笑著說:「沒辦法,因為錢都已經全砸下去了。」一直到有機認證機制出現后,他在二OO六年至二OO七年期間才開始收支打平,近幾年才慢慢開始回本。蔡老闆又說:「做這行雖然賺不多,可是我交到很多朋友,身體也越來越健康。」


圖二、蔡老闆談研發有機醬料過程的辛苦。

美福行的有機醬料例如味增辣椒醬、腐乳沾醬、有機薑油等的原料都是有經過農糧署認證的,這些原料例如辣椒、有機黃豆、有機薑都是跟宜蘭當地、台東和屏東等各地的有機農夫合作,所有的食品都是由有機的原料所製作成的。有機食品製作過程的每道程序都很花時間,尤其是天然發酵過程通常都需要好幾個月的時間,依台灣的溫度而異。每個做出來的有機食品都會有自己的「身份證」,而且有機食品的原料和流程都可以追溯的到,所以大家才會吃的比較安心。

美福行的銷售方式除了實體店面外,網路上一些有機商店和網路購物平台都可以買得到,蔡平章偶爾也會到台北來行銷他的有機食品。雖然網路購物有產品的文字解說,可是蔡老闆說現在很多人都不去看文字解說,顧客反而比較喜歡到店裡來購買,因為可以親自聽到他的解說,例如有機薑油要怎麼用、味增辣椒醬可以怎麼搭配等等。蔡老闆說知道怎麼用之後的顧客裡十個有七個通常都會再回來購買變成老主顧,也會介紹新的顧客來買他們的有機食品。


圖三、美福行店裡貼著滿滿來自顧客的感謝與祝福。

有機食品之所以售價比較高是因為有機原料的成本一直以來都比一般的原料成本來的高出許多,所以有機食品的利潤很少,大部分賣有機食品的商家其實都不是為了要賺錢,而是為了要讓民眾可以吃的更健康、更安心,這也是為何美福行可以經營那麼久的原因,他們的理念就是要讓民眾吃的健康又安心。

對於台灣近幾年發生一系列的重大食品安全問題事件,蔡老闆認為台灣民眾其實都很健忘,當有嚴重的食安風波發生時,大家才會開始緊張,擔心自己的身體健康,一旦身體變不好了才會想到要吃有機食品或吃的健康一點,不過久而久之可能又忘了。

美福行一路走來,始終如一,蔡老闆夫婦秉持著相同的理念,持續為台灣民眾提供最健康的有機食品,老闆希望往後可以繼續研發更加健康、更加營養、更加有味道的有機食品,並且把經營理念和技術傳給下一代,讓他們把美福行的精神發揚光大。


圖四、美福行被評定為有機之心•美食餐廳。

 

地址:260宜蘭縣宜蘭市女中路三段401號

地圖

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