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posal

提案說明

提案人 -
Haochun Sun

計畫簡介

關於健康,臺灣人遺失了哪些可能性?

我們是兩個醫學生,兩個不甘只在健康進程裡處理末端問題的醫學生。由於得知台東聖母醫院在居家醫療、安寧照護、家庭托顧上的努力,甚至進一步透過健康會館、健康農莊的方式達到去醫療化的健康促進工作,我們希望能夠在暑假實地造訪,並且將台東聖母醫院作為檢討臺灣現行醫療大環境的第一站,透過將所見所聞寫成至少5篇800-1000字的報導且每篇附上至少一張照片,為病人中心的社區健康照護提供第一手資料。

提案背景

臺東聖母醫院和南迴協會

透過醫師學長的介紹,我們將臺東聖母醫院設為第一站。臺東聖母醫院透過多年來累積的在地視野和驚人的實踐力,在現今健保政策不利於小型醫院生存的情況下,從原先的產科、兒科醫療模式轉型為健康促進及長照服務,呈現出不同於大都市及其他偏遠地區的健康生活想像追尋。透過健康農莊、部落廚房、活力站等概念,讓社區健康營造不再淪於醫院觀點的精神口號。我們希望,透過參與式觀察進入台東當地的健康實作,並且記錄下這個被島嶼遺忘的角落,仍舊深根的醫療價值。

走進為都市醫院遺失的想像,看見意義及價值

除了臺東聖母醫院和南迴協會,我們希望能夠為眾多的「他們」留下記錄──社區居民、第一線社區健康照護者、行動籌畫者、醫事人員等等。在我們的系列報導中,我們將從人們的生活樣態開始,記錄他們身處的健康照護體制及其如何生活的姿態,進一步提供反思及批判,使我們得以勇於想像一個更好的健康環境。

內容規劃

採訪行程規劃

首先,我們將會針對於台東聖母醫院、台東聖母健康會館進行採訪,針對聖母醫院以老人照護、安寧療護等方向調整的轉型,進行釐清以及深度訪談關鍵和第一線的人物.
再者,我們將會常駐於土坂、泰源等部落.觀察第一線人員如何走入社區、進行照護,看見各個組織在提升健康識能的議題上,如何達到相輔相成、產生緊密合作的模式。我們將會特別針對於聖母醫院和南迴協會的居家照護一環,進行深度追蹤,並以居家照護員為中心訪談對象,建構出部落醫療的真實模樣。而在泰源,我們將探訪泰源健康活力站,從在地居民的生活出發,找到作為改變契機的know how,並且重新思考,健康之於社區的意涵。

我們將會透過一系列的記錄報導,將台灣被遺忘的健康想像帶給各位,因為我們知道,這些被遺忘的邊緣角落,都有被觀看的意義和價值所在,而這裡,正是社區健康照護革命的重要基地之一。

本專題預計會呈現的內容

一、台東聖母醫院的轉型
1. 林瑞祥院長---如何建置台東糖尿病照護網
2. 陳良娟副院長---如何經歷醫院轉型壓力及做出決策
3. 內兒科醫師黃冠球---醫師如何看待居家安寧的施行
4. 護理部主任蕭燕菁---居家護理及居家安寧照護的源起與發展
二、部落醫療模式的新想像
1.南迴協會和台東聖母醫院的合作模式經驗---居家照服員的經驗談
2.泰源活力健康站--部落健康生活想像的重新建構

我們是誰?為什麼我們需要募款?

孫豪均 臺灣大學醫學系三年級,人類學系雙主修.

陳禹安 長庚大學醫學系三年級

「這個計畫立意很好,但你們為什麼要募款呢?」我們曾經在無數次的討論中,如此自問著。
在此次計畫之前,我們在人文社會學科訓練裡面,獲得構築想像的養分,並且不只一次將課餘時間獻身於公共議題中,在各種倡議團體中實踐理想。然而最現實的狀況是,我們倆都是必須靠打工賺取生活費及學費的學生,因此我們希望,能夠在此次計畫實踐過程中,盡量不增加家裡的負擔,透過群眾募資的方式,一方面負擔我們在食、住、行上的費用,二方面將計畫本身作為連結同樣重視大眾健康的人的方式。

曾經投稿之稿件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1403
https://www.facebook.com/145768528923435/posts/724592960895642
http://taiwantt.org.tw/taiwanimpression/2012/20121205-7.htm
http://pubmedtw.blogspot.tw/2014/05/blog-post_6998.html

推動與關注社區醫療的先進們的推薦信

嘉義市社區醫療發展協會  總幹事劉懿德
「我的教室沒有圍牆—二位醫學生的社區醫療參與觀察」

https://docs.google.com/file/d/0B0fVJJqPaxzZX1hULVZTQXRlTUU/edit

讓留下的足跡不只是文字紀錄

一、募資期間定期更新
我們會將準備期間與參訪期間的情況定期更新在平台上,讓出資者能夠隨時瞭解相關工作的進行狀況。
二、看見我們的文字紀錄
我們會將相關報導投稿至各個平台(如:各校醫學系系刊、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Mata Taiwan),增加公共對於健康的討論空間。
台大醫訊
https://www.facebook.com/NTUMSAPaper?fref=ts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http://www.civilmedia.tw/
Mata Taiwan
http://www.pure-taiwan.info/home/lets-write
公醫時代
http://pubmedtw.blogspot.tw/
三、分享會
為了讓這樣的社區健康經驗成功推廣,我們除了鼓勵大家能實地走訪或邀請當事人進行經驗分享,也歡迎對於我們的參訪經驗有興趣的個人/團體進行分享的邀約(主辦單位只要負擔交通費即可)。

計劃時間表

STEP1.準備期
6/1~7/10
1.發放網路問卷,調查大眾對於此類專案的意見及看法,尋找與我們有同樣疑問的人。
(網路問卷連結: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zyivJe5fmjtaxSWzrXsq-Cuab8fb1T8BnJYYVLy...)
2.蒐集台東聖母醫院的相關資料(傳愛雜誌、youtube影片)。
3.請教已在達仁鄉進行相關研究的「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學生社會服務團」,有關在地的人際網路。
4.拍攝宣傳影片,完成wereport平台專案設立。

STEP2 探勘期
7/8~7/10
1.和學長親戚打招呼,問其是否方便提供八月之住宿。
2.初訪在地醫事人員及相關組織,了解運作模式並且告知計畫及來意。
3.了解當地交通狀況。

STEP3 宣傳期
7/10~8/12
1.尋找願意資助,甚至給予肯定的專家前輩們作為計畫推薦人。
2.尋找願意受訪的受訪者,為採訪行程做進一步的細緻安排。
3.行前問題意識的整理及討論。

STEP4. 參訪及採訪
8/12~8/24
詳見本專題會呈現的內容。

STEP5.採訪資料整理與寫作
8/25~10月底
整理逐字稿,並撰寫至少5篇800-1000字的文章,每篇附上至少一張圖片。

STEP6.反省與再出發
11月後
進行分享以及擬定下一步計畫。


Report

正式報導

臺灣都市醫院遺失了哪些健康想像?

〈臺灣都市醫院遺失了哪些健康想像?〉專題報導


本報導由孫豪均與陳禹安所撰,並由weReport調查報導公眾委製平台與諸多公民贊助完成。
若您願意給予進一步的相關建議及指教,或是贊助支持本文,請來信至protectsth14@gmail.com或至線上版報導,成就更好的媒體環境。

請由此下列連結觀看相關報導。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3JvJ3tbHzQJSkJRb0pXZUpQZnc/view?usp=sh...
 
特別感謝:
感謝Wereport提供募資平台以及撰寫協助
感謝聖母醫院公關主任世昌哥為我們在這兩個禮拜做行程安排,以及最重要的受訪者:
陳良娟副院長、陳世賢執⾏長、醫管室高主任、蕭主任、淑惠姊、月鳳姐、秋香姊、連妹姊、黃冠球醫師、傅姍姍醫師,甚至是院外的達仁鄉衛生所巴德雄醫師、台東縣輔具資源中⼼林俊南大哥及許許多多的病人。
若沒有您們的協助我們無法完成報導,謝謝您們的分享
各媒體平台如須轉載,請依下列格式與內容加註於轉載報導前。
內容如下:本報導引用、轉載自weReport調查報導公眾委製平台上,
由學生孫豪均、陳禹安所製作之新聞專題〈臺灣都市醫院遺失了哪些健康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