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posal

提案說明

提案人 -
joan1006

製作緣起

雖然同性戀族群至今仍努力在爭取自身的權力及能見度,但相較於雙性戀族群而言,與同性戀者相關的研究及討論不斷地在社會中出現,已有慢慢躍升於主流之姿。在台灣早期,對於雙性戀的研究幾乎是付之闕如,如果有也是附加在同志討論中的一小環,直到2007年台灣第一個雙性戀社團Bi the way的成立,雙性戀者才有一個互相討論,爭取發聲管道的平台。

但現在的社會,對於雙性戀族群的認識,仍舊處於懵懂的狀態,不然就是為他們貼上許多負面標籤,濫交、感情不專一等,甚至要求他們選邊站,不是堅守異性圈就是往同志圈去發展,不能夠有模糊地帶。即便雙性戀者與同性戀者相較於主流的異性戀,同屬於小眾族群,彼此間還是存在著緊張的互動關係。不論是異性戀還是同性戀者,大體上來說還是堅守著單性戀交往的規範,戀愛結構非異及同,而那些打破規則與兩性交往的雙性戀者,是不能夠被接受的。

在追求愛情的路途上,他們與一般人無異,只是單純地想找到真愛,但就是因為社會對他們的不諒解,所以在情感路上時常遇到波瀾,得不斷地去解釋為何他們的愛無分性別。因此我們試圖去探究雙性戀者的生存狀態,看他們如何在不同身分中找出自我的認同,以及被迫在異、同之間被迫作出切割的生命故事,讓社會對他們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故事背景
從80年代開始,國外逐步著手進行與雙性戀相關的研究,到了90年代相繼成立了雙性戀網站、社群等,讓他們有交流的平台,促使雙性戀者走出禁錮已久的衣櫃。眼光帶回台灣,從90年代初性別與情慾意識的鬆綁,女性主義逐漸抬頭,同志運動也亦步亦趨地發展起來,挑戰根存已久的異性戀霸權。歷經數年的努力,同性戀終於能夠以公開團體的形式,正式進入公領域,但雙性戀始終乏人問津。

在2003年所印製的《認識同志手冊》,出現了雙性戀專題,這是雙性戀議題首次出現在台灣同志運動中,之後,關於雙性戀的研究論文也慢慢的浮現,但大眾對於該族群的認知仍舊處於茫然無知的狀態。雖然雙性戀被納入同志運動中,但礙於社會非異即同的既定印象,雙性戀者的存在本身就令他們質疑,而雙性戀群體與同性戀群體間又存在著微妙的政治關係,看似共同捍衛權益,有時卻又壁壘分明,加上雙性戀族群沒有共同發聲的管道,只能附屬於同性戀團體之下,能見度自然有限。

直到2007年,台灣第一個雙性戀團體「bi the way」的成立,雙性戀者才有一個專屬於自己的發聲平台,同時以雙性戀群體的身分,在同志大遊行中展現多元的色彩。但長久以來伴隨著雙性戀的負面標籤,及在認同過程中,被迫在異性戀、同性戀群體間擺盪的焦灼,絕非一朝一夕就能獲得鬆綁,加上2007年至今,與雙性戀相關的書籍屈指可數,影像記錄也寥寥無幾,因此雙性戀的運動之路,依然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主要紀錄對象
1. Bi the way 副召 Woolf
曾交過男朋友,也曾交過女朋友,當她交女朋友時,很自然地被歸入女同志圈內,當她交男朋友時,又被迫要與同志圈切斷關係。不管是被歸入同志圈還是異性圈,她都找不到屬於自我的認同,感覺就像被一分為二。只有在雙性戀群體中,她才真正感覺到自在,不用被迫切割,所以她從事雙性戀運動,想讓雙性戀族群被更多人認識。

 

拍攝大綱

1. 同志大遊行,雙性戀大步上街
拍攝bi the way參與同志大遊行

2. 被擠壓的發聲權
因為同志大遊行邁入第十年,活動安排多,雙性戀族群無代表上台發言

3. 異同之間還有個雙 ─ 概述雙性戀

訪問雙性戀者在非異即同的傳統框架下,如何被迫選邊站

4. 在碰撞中生長的認同
訪問三位雙性戀者們,從困惑、混亂到確立認同的過程

5. 不再單純的愛

訪問雙性戀者們如何因身分認同,導致他們在戀愛過程中受阻的生命故事

6. 你好,我是雙性戀
拍攝bi the way的活動,記錄雙性戀者大聲說出自己的身分

7. 屬於自己的房間

拍攝多元性別認同的人們,聚在「自己的房間」,恣意談天,彼此分享近況,相互扶持,然後繼續勇敢地活出自己

導演觀點與表現手法
在國內,關於雙性戀者的影片數量極少,而相關書籍與研究也是近幾年才陸續出現,所以在歷史的脈絡中,雙性戀者似乎是個若有似無的存在,正是因為不了解,外界對他們的誤解與負面標籤也紛至沓來。因此,記錄雙性戀者的生活及所面臨的困境有其必要性。
我們認為雙性戀者只是單純的一群人,他們愛的就只是「人」本身,無關性別,但他們所忽略的性別意識,卻是大眾無法諒解的,因為長久以來「非異及同」的單性戀概念在社會上行之已久,這也造就了雙性戀者被迫選邊站的處境。但愛上一個人本該是件美好的事情,只因為他們依照自己的感覺,不局限於兩性,就得承受非難及不友善的目光,這是極不合理的事。

主要呈現方式如下:
1. 從台灣歷史中消失的雙性戀開始出發,並從影片或相關文獻書籍等,找出他們確實存在的蛛絲馬跡。
2. 拍攝Woolf的生活、在bi the way工作的情形,呈現何謂雙性戀者,及她們從事運動想爭取的權益。
3. 透過woolf及其他雙性戀者分享在情感路上遭遇的波折。因為所敘述的感情故事幾乎都是過去式,所以在影片處理上會採用較為象徵性且抽像的畫面,帶出相對應的情境。

 

團隊介紹:

工作室名稱:搖滾石頭 Rock stone

分工:

導演:黃瓊緯、李家慧
攝影:李家慧
採訪:黃瓊緯
剪接:黃瓊緯、李家慧
 


Mid-term Report

期中報告

鐵兔子期中報告

本片因為架構與內容的調整,已將片名更改為「鐵兔子」。目前全部的影像素材都已經拍攝完畢,正在進行後製剪輯。

主要紀錄對象
1. Bi the Way 副召 woolf
曾交過男朋友,也曾交過女朋友,當她交女朋友時,很自然地被歸入女同志圈內,當她交男朋友時,又被迫要與同志圈切斷關係。不管是被歸入同志圈還是異性圈,她都找不到屬於自我的認同,感覺就像被一分為二。只有在雙性戀群體中,她才真正感覺到自在,不用被迫切割,所以她從事雙性戀運動,想讓雙性戀族群被更多人認識。

2.Bi the Way 中部負責人 夜西

高三時,發現自己對最好的朋友懷有微妙的情愫,但礙於從小被灌輸的異性戀觀念,認為這只是青春期一時的迷亂。等進入大學,發現自己還是會被女生吸引,而內心卻一直壓抑著這份情感,之後她交了一位男朋友,但始終無法抗拒另一個性別的吸引,最終,這段戀情以痛苦收場。她花了五年的時間在低潮、自我否定、混亂當中去摸索自我,並逐步地釐清自我認同,也透過加入bi the way,接觸到其他雙性戀者,在多次的分享與對談當中,她驕傲地拾起雙性戀身分。

3.Bi the Way總召剛朵琳
自我認同為跨性女同雙性戀。在與歷任女友交往的過程中,從旁人的眼光看來,剛朵琳比較像個女孩,而女友總是比較男孩子氣。如果單從生理性別來看,他們就像是普通的異性戀,但從互動的感覺上來說,異性戀又不足以說明他們兼具兩性特質的交往狀態,剛朵琳認為只有雙性戀才能夠完整說明他的狀況。

 

影片主要呈現方式如下:
由剛朵琳撰寫的關於認同的寓言故事『鐵兔子』出發,將影片分為四個章節,每個章節開頭都是一小則故事。

第一章.什麼是鐵兔子

介紹什麼是鐵兔子,也同時帶出什麼是雙性戀

第二章.鐵兔子說自己是龍,但沒人相信
本章著重在雙性戀者遇到的各種困境

第三章.鐵兔子踏上認同之旅,讓別人相信自己是龍

主角們透過舉辦各種演講與聚會,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讓他人看見雙性戀者的存在。

第四章.我就是我
主角們堅定自己的認同,並且驕傲地披上雙性戀的身分,努力地參與雙性戀運動。

 

Report

正式報導

鐵兔子

本片以鐵兔子作為隱喻,像兔子的,不一定是兔子。當一對異性情侶出現,人們會認為這是尋常的異性戀,而當兩個同性在一起,又會被直覺認為是同性戀,在這種「非異即同」的直觀下,雙性戀似乎被隱沒了。本片試圖記錄雙性戀的真實面貌,讓人們認識雙性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