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說明

提案人 – 

jason60738

 

緣起 - 抵達時間的邊緣

「國華街上的西門市場,是全臺南最古老的菜市場,歷史已接近百年,俗稱『大菜市』」

這段文字,震驚了從小在臺南長大的我們,開啟了這趟重新認識府城文化的旅程。

在我們的記憶中,西門市場就是個老舊的地方,連這裡到底有沒有菜市場都不確定,印象中國華街上只有非常美味的土魠魚羹、意麵以及八寶冰老店,還有市場內部的昏暗與神秘。我們詢問了一些當地耆老,原來現在看似老舊不堪的大菜市曾經是臺南最繁華的商業、娛樂中心。

直到現在,與其他老市場不同的是,很多年輕店家願意進來,他們就像浪漫的藝術家,希望可以找到純真的生活方式;而這裡的老建築也維持的非常好,百年來沒有什麼太大的損傷,因此大菜市可以說是一個與外界隔離的獨立空間。

這裡頭蘊含了豐富的文化意識以及哲學思考。老攤販們夢想著,在這度過人生最後的旅程;年輕人夢想著,來到市場找到理想的未來。無論如何,大菜市就是每個人夢想的家,而這個家是用時間累積來的。

這裡超乎了我們原本的想像,紀錄一個空間非常困難,但是這個時間點卻是非紀錄不可,因為時代的交替,誰也不曉得會產生怎樣的化學變化。我們想要嘗試紀錄這裡的黑暗,紀錄這裡的時間;紀錄這裡的老,紀錄這裡的新,一股身為台南人的強烈使命感在召喚,展現我們傳播科系的所學所長,五個熱血的二十歲大男孩就這樣扛起攝影機,記錄專屬大菜市特殊的文化與情感。

故事背景

西市場,老台南人俗稱大菜市,位於台南市中西區,國華街與西門路之間。日治時期初期,由於日本方面認為臺灣的傳統市場衛生不佳,便開始建設新式市場。最初建於日本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是當時南台灣最大的公有市場。

民國38年,1949年,國民政府遷居來臺,市場內的日本商家被迫遣返回國,由臺灣人繼承原本的店面。大菜市位於老臺南市中心,與周圍電影院、西餐廳構成當時最繁華的地區,彷彿當今西門町。大約民國40年到民國60年,是大菜市最輝煌的時候,老台南人都說,需要購買生活必需品時,或是喪葬喜慶用品,就一定要來這裡,因為別的地方買不到。老攤販回憶,都說這裡從前人山人海,就像現在的夜市;鈔票來不及數,都要塞在抽屜裡,晚上時常得睡在店內,因為有人半夜就來敲門了。

之後人們的消費習慣改變,大賣場、量販店讓市場客源大幅流失,大菜市經歷一段頗長的黑暗期,直到近五年才逐漸露出曙光。臺南的新美食地標開始進駐此地,「蜷尾家冰淇淋」、「布萊恩紅茶」、「波哥」,加上原先經典老店:「阿瑞意麵」和「江水號」、「鄭記土魠魚羹」,大菜市四周擺脫蕭條,二手市集、潮流服飾店也愈來愈熱鬧,國華街、正興街變身為臺南觀光新聖地,至今每逢假日便人山人海。

尤其在2014年,大菜市內的小吃街,陸續出現年輕人創業的新店家,造成了新的化學效應,在這一年當中,竟然連開了五家新的文創店。他們懷著台南的老靈魂,帶入了新的思維,透過網路的力量,很快的讓市場變得更加多元化。

但小吃街的熱鬧並沒有連帶使市場的深處活化,大菜市的核心地區仍然是一片孤寂與黑暗。這裡全天候放著老歌,只剩幾家魚貨批發商仍營業,多數早已人去樓空,只留下牆上的舊招牌,告訴我們這裡曾經的輝煌歲月。

在這一系列劇變之下,仍有許多傳統老店沒有因此改變原有的樣貌,反而維持四、五十年前的樣子,老店中的阿嬤過著數十年如一日的生活,成為這個市場中最具衝突的身影,也是最真實的縮影。在這個營利至上的時代,他們個人對自己、對市場的主觀看法成為了大家眼中的問號,「為什麼還要開店?」「為什麼一個人?」「不會無聊嗎?孫子呢?有賺錢嗎?為什麼…………?」,這些問號成為這個市場最令人好奇的答案。

主要紀錄對象

1. 市場的新世代,杏本善老闆-尼歐
尼歐,2014年7月在大菜市開張的「杏本善」老闆。原本從事科技業,卻辭掉工作,回到家鄉,跟女朋友一同開間小小的杏仁茶店,只因為想要過正常的生活。尼歐其實跟大菜市也頗有淵源,他的外公從前就是在路口擺攤賣杏仁茶,這一點成了他在這市場最好的理由。為了證明自己,也為了選擇不一樣的生活,尼歐選擇自己創業,在大菜市當老闆。

2.傳統老店的代表,金連發五金行老闆-歐媽媽
歐媽媽,金連發五金行老闆,賣各種刀類,愛看韓劇,是傳統老店的代表人物。她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喜歡到市場開店做生意生活,在家裡反而很無聊。這家店是歐媽媽從公公的手中接下的,她獨自在這守了40年。 沒有想過還可以做多少年,因為這並不是那麼重要,最關鍵的還是她現在能把店顧好,因為這才是她最想做的事情,也是最後的夢想。

內容說明

「大菜市彷彿已經擁有自己的性格,時間與夢想是它最在乎的價值。」

大菜市就像一個老舊社區,保有傳統社會的價值,也就是市場內人與人之間密切的情誼。這裡的老攤販每個人都做好幾十年,彼此就像家人,雖然大家年事已高,身體不比從前,仍然繼續開店,始終放不下心中那份感情。

年輕店家是老市場的新主角,他們帶著藝術家的浪漫,放棄北部高薪資的工作,回到家鄉重新紮根。在創業的過程中,雖然辛苦,但在這個人情溫暖的空間裡頭,他們漸漸找到了理想中的生活方式。

在這個老市場,每個人都有自己留下來的意義。在這個新舊交替的時刻,總會擦出不一樣的火花,不管怎樣的變化,這個市場依舊存在,時間一樣慢慢的流動。這些人默默看著時代快速的變化,在這裡實踐他們的夢想。

導演觀點與表現手法

進入到大菜市裡頭,會有種走進時光隧道的感覺。時間意識在這裡非常強烈,滿是老招牌的黑暗空間就是最好的證明。老攤販們就好比這些符號的縮影,他們工作幾十年,說不完的人生故事,就如同它們依舊在牆上,這是無法割捨的情感。

年輕人來到這裡傳承老故事,與老者一同生活,推動這裡繼續成長。這兩種人共存在這個空間裡頭,只為了一件事情,就是實踐彼此的夢想。

因為這個空間,所以他們存在,如果消失了,我想這一切就完全不一樣了。

本片是以一個空間的故事為核心,因此我會以記錄『生活』為主,讓他們說出自己的故事,使觀眾能慢慢進入老市場,並發現這裡的哲理。

主要呈現方式如下:

1.拍攝大量空間的縮時攝影、人們的日常生活、黑暗中的老招牌和自由穿梭的貓咪,帶出這個空間最真實的原貌。

2.透過記錄老攤販的生活與故事,讓觀眾感受在大菜市末期的老者,面對新時代仍然不動聲色,過著數十年如一日的生活哲學,以及那份放不下的感情。

3.拍攝年輕創業者的日常工作,敘述他們在這個老空間如何實踐夢想,在這個新舊交替的時代,他們與老者、老市場是如何相處和成長。

團隊分工

導演:歐昶廷
副導演:游朝淵
攝影:歐昶廷
剪輯:林之耀
製片:蘇煥鈞
執行製片:黃正昀
錄音:游朝淵
研究員:林之耀
燈光:蘇煥鈞

主要成員簡介

歐昶廷

台南人,目前就讀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四年級。曾任中正大學E報新聞記者、專題記者、系上多媒體負責人等等,作品類型很廣,包含新聞、新聞專題、廣告、MV和劇情片等,擅長紀實攝影與專題剪輯。

主要作品:
「網路廣告」 第九屆中正傳播營
第十屆新傳獎最佳廣告獎(2013)

「新聞專題」 雨後的太和茶香
第十一屆新傳獎影音專題新聞入圍(2014)

「新聞專題」 太陽花學運的真相-和平、理性、非暴力
大學公民新聞獎最佳短篇新聞報導獎(2014)

「劇情片」 生日快樂
全球華人福音微電影金鷹獎特選佳作(2014)
澳門國際微電影節星火大獎 (2014)

游朝淵

苗栗人,目前就讀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四年級。曾擔任中正E報總編輯、中正E報新聞記者、公民影音行動紀錄資料庫記者。鄉下出身,習慣關注農村發展、草根性與環境等社會議題。

蘇煥鈞

台南人,目前就讀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四年級。標準概念主義者,對感興趣的事物都會探索任何合理的解釋,同時酷愛理論與抽象,具有懷疑精神,時常透過批判來加以分析各種人事物。思考富有濃厚的東方邏輯,推崇易經哲理,對於五術(山、醫、命、相、卜)稍有研究。

沒事就騎著機車四處尋幽,在人文薈萃的府城中優游感到相當自在,偶爾發現私房景點就沾沾自喜,特別喜歡在大菜市徘迴,站在裡頭用想像力穿梭過往今來,是永不疲倦的浪漫旅程。

黃正昀

台南人,目前就讀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四年級。曾任職中正大學E報新聞記者、新聞導播、節目部,興趣是拍攝紀錄片。

主要作品:
「影音新聞」 曹榮旭獨立復育水牛更做生態保護
PeoPo 公民新聞入選(2014)
第十一屆新傳獎影音新聞入圍(2014)

「紀錄片」  鴿鴿爸爸真偉大
MOD微電影創作大賽入圍(2014)
第七屆【攝區二三事】紀錄片徵件競賽暨巡迴影展佳作(2014)
神腦科技原鄉踏查記錄片競賽佳作(2014)

林之耀

台南人,目前就讀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四年級。曾任生命力新聞記者、新莊報導攝影記者,興趣是閱讀和拍片。對於台南深厚典雅的文化內涵有著無可救藥的熱情,雖然大學便離開家鄉到臺北唸書,卻從未忘懷這份情感,總想憑自己的力量為家鄉做點什麼,於是決定加入紀錄片團隊。

主要作品:
「新聞專題」夢想,由勇氣灌溉
第七屆TVBS大學新聞獎入圍(2013)
第十一屆新傳獎影音專題新聞入圍(2014)

「新聞專題」古都創新手作包
第八屆TVBS大學新聞獎入圍(2014)

需要支出

細目金額
交通費6,000
研究企劃費7,000
後製調光調色10,000
音樂製作15,000
混音工程15,000
攝影器材費6,500
雜費12,000
總計71500

工作時程表

 11月 12月 1月 2月3月4月5月 6月
田野調查與企劃VV      
拍攝與採訪VVVVV   
初步剪輯  VV    
正式定剪   VVVV 
後期製作
(動畫與調光)
    VVV 
編曲與錄音室混音    VVV 
宣傳期   VVVV 
巡迴展演      VV

 


Report

正式報導

大菜市Tua Market正式報導

大菜市Tua Market正式報導

製作團隊:大陽劇組

導    演:歐昶廷
副 導 演:游朝淵
製    片:蘇煥鈞
執行製片:黃正昀
攝    影:歐昶廷
聲    音:游朝淵
剪    輯:林之耀、歐昶廷

片長:33分50秒

字幕:中/英文

大綱:
「菜市場是什麼?人生又是什麼?我們到底在追求什麼?」

    在這個新舊交替的時代,有一群人為了實現理想,努力付出;但也有一群人被綁在這裡,孤獨寂寞,但無論如何,市場與人們早已成為命運共同體,彼此無法脫離,只能相互依存,繼續生存下去。

    位於台南的大菜市是一個百年老市場,經典小吃加上新潮店鋪,吸引了大批人潮前來觀光,每個人都以為這就是大菜市,一個已經復興的老市場,感覺很勵志,一個拍片的好題材。錯了!再往裡面走,進入遊客止步的漆黑建築,才發現這裡其實別有洞天。

大菜市外觀。二樓以前是西餐廳,目前荒廢無法上去。

創作理念:

    這部片子是以台南大菜市這個特別的市場當作背景,集合了年輕人、中年人和老年人三種不一樣的人生,呈現不同世代的觀點,透過三段小故事說出從熱情到疲憊,再從疲憊到開悟等生命歷程。

    本片以導演的旁白串場,配上黑白畫面,呈現看待這個市場的心情變化,其原因其實是導演想要反省自己以往的認知,企圖讓導演這一代人(民國80年後出生)可以好好看看市場工作者的生活面貌,改變對於市場髒髒臭臭的刻板印象。

    菜市場是上一代人生活的重心,也是一個勞動集合體,從市場裡面我們可以看見各式各樣的人用自己的方式生存下去,也能看到上一代人辛苦走過來的痕跡。市場工作者,他們也跟我們一樣,有血有肉,會開心、會難過,但是我們卻從來不會好好的認識他們,聽他們說話,我們只是有著一個高姿態,卻不知道我們的根從何而來。

大菜市古老的建築就像是個時光隧道,在牆上有很多古老的招牌。

拍攝過程:

    其實這部【大菜市Tua Market】是我們五個人第一支紀錄長片,很多事情都是從頭開始摸索,從8月選定題目開始田野調查市場的背景資料,9月北上參加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辦的DOCDOC紀錄片健檢工作坊被專業導演老師們慘電,我們重新思考了記錄片的本質以及拍攝影片最根本的概念,原來紀錄片完全不同於以往我們新聞式的邏輯,它的世界是如此的廣闊,如此的沒有界限,「大家都認為紀錄片長的就是那樣,但是紀錄片是最沒有拘束的創作方式。」

    10月,我們正式進入大菜市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開始思考要從何開始?要找誰當主角?到底要拍什麼?這一切顯得非常困難,因為市場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地方,各式各樣的人在此匯流,加上大菜市是一個歷史非常悠久的地方,因此可以呈現的面向太過多元,一時之間我們抓不住主軸,不知道該如何說故事。

    為了體驗市場人的生活以及跟他們「搏感情」,我們(導演)去了一間麵攤當志工三天,開始了有生以來的市場人生。這三天的過程中,我們感受到了攤販的那份人情味,雖然有時候工作非常忙碌,但是遇到熟客或是有人對餐點有疑問時,老闆總是會細心的跟他們解釋,從食材的來源到製作完端到客人面前,講到我們都會背了。
「雖然市場人工作非常辛苦,大家也不是賺非常多錢,但他們在這裡不求大富大貴,只求安生立命。」

金連發五金行已經營業70年之久,老闆每天在這小空間看韓劇、看人。

    我們其中一個主角,是大菜市的年輕人,他與女朋友開著一間小小的店舖,賣著杏仁茶。2014年是年輕人進駐這個市場最巔峰的一年,一口氣開了4間店,一夕之間市場充滿了歡笑聲,人們願意來這裡消費、散步,市場不再是一個讓人卻步的地方。這是大菜市最特別的點,老、中、新三代並存,這是其他市場難得看到的,年輕人在這並不會顯得怪異,他們完全融入市場的生活步調,但也將最新潮的觀點帶進來,現在就是大菜市世代交替的交叉點。

年輕老闆把歡笑帶進來傳統市場,讓逛市場成為台南最新的潮流。

    在漫長的半年拍攝過程中,最讓我們反省的是我們這一代人(民國80年後出生的),幾乎不會去逛菜市場,要買東西就去比較明亮乾淨的超級市場、生鮮超市等等,對菜市場的印像就是黑黑的、臭臭的、髒髒的、濕濕的,這種刻板印象影響了我們對了市場的態度,變成一種階級的自我優越感,我們跟上一代人脫節,他們面對艱困環境的堅持無法傳承到我們這代,我認為這是非常不好的現況,也是我們為什麼要拍這支紀錄片的原因。「市場人也跟我們一樣,他們有溫度,也有理想、但只是在另外一個工作環境而已。」

我們享用的牛肉湯,都是他們半夜疲倦的在木桌上切的一塊塊牛肉來的。

相關連結: 

大菜市正片

推薦相關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